視神經性脊髓炎治療一個月癥狀減輕后怎么辦
醫生說我患"視神經性脊髓炎"在醫院治療一個月后癥狀減輕,醫生建議每月靜滴"丙種球蛋白"每月20克一年,每天服用"強地松",目前我已經用了一年,病情癥狀和出院時保持一致,我現在不知道是否繼續靜滴"丙種球蛋白",有沒有必要在進行復查病情.第一次問題補充:(2007-4-1311:09:55)脊髓神經再生丹是一種藥嗎?現在如果不在靜滴"丙種球蛋白",只是服用激素,能不能使病情康復,能給我詳細說以下,我現在應該做那方面的治療,或檢查的?謝謝!!!!!!!!!!!!!!!!!1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視神經性脊髓炎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神經系統疾病。治療一個月癥狀減輕后,仍需注意后續治療、康復訓練、定期復查、生活管理、預防復發等。 1.后續治療:可能仍需繼續使用藥物,如糖皮質激素(潑尼松、地塞米松)、免疫抑制劑(環磷酰胺、硫唑嘌呤)、免疫球蛋白等,具體用藥應遵醫囑。 2.康復訓練:包括肢體功能訓練、平衡訓練、感覺訓練等,有助于恢復身體功能。 3.定期復查:監測病情變化,如進行磁共振成像(MRI)、腦脊液檢查等。 4.生活管理: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勞累和感染,均衡飲食,多攝入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 5.預防復發:避免接觸可能的誘因,如病毒感染、接種疫苗等。 視神經性脊髓炎的恢復需要長期的綜合管理,患者要積極配合治療,保持良好的心態,以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病情進一步改善。
2024-12-18 20:4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視神經性脊髓炎屬神經脫髓鞘疾病,早期的治療以激素療法和蛋白脫水療法為主可使病情得到控制,但激素并不治病.服用激素期間可以中藥降低激素的副作用可采用天然激素替代,丙種球蛋白可增強人體免疫,且在使用時需配神經營養藥以營神經,康復期的治療以中藥增強脊髓血供提高體免疫增強抗病能力控制病情再度繼發.
2015-11-14 07:0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好:多發性硬化病源于脫髓鞘疾病,多發性硬化是受損神經因缺血時間過長遲發的多缺血病灶.其發病原因大多是病毒或炎性感染所致中樞白質的植物神經功能受累麻痹,同時并發運動功能障礙,早期的激素療法可使炎癥得以控制,但不治病,且用多了副作用大的驚人,嚴重時不亞于本病對人體的損害,且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低下,而使病情極已復發.且一次較一次更為嚴重,最嚴重時會導致癱瘓而危機生命。其病治療關鍵在于控制疾病復發,再生修復神經恢復近于完整的神經功能。治療方案:正常的激素治療等病情控制后可在激素降減的同時用中藥天然激素替代對人體無毒副作用,中西醫結合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肌體抗病能力。營養神經,擴張微循環使受損殘余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預防病情繼續發展。并采用神經再生之藥興奮神經,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經使人體產生致病病毒抗體,控制病情復發并修復再生變性的腦脊髓等治療達早日康復。需指幫助發來磁共震照片為你指導.
2015-11-14 00:5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這種情況也沒有很好辦法,建議你在當地醫生的指導下繼續治療!
2015-11-13 22:2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視神經性脊髓炎屬神經脫髓鞘疾病,早期的治療以激素療法和蛋白脫水療法為主可使病情得到控制,但激素并不治病,用激素就如給人體增加多倍能量的添加劑一樣使人體達到最佳的抗病狀態,且副作用不亞于致病原因.服用激素期間可以中藥降低激素的副作用可采用天然激素替代,丙種球蛋白可增強人體免疫,且在使用時需配神經營養藥以營神經,康復期的治療以中藥增強脊髓血供提高體免疫增強抗病能力控制病情再度繼發,以脊髓神經再生丹為主興奮激活麻痹功能不全的神經才可能使病情達最佳的恢復狀態.如需幫助再次聯系.
2015-11-13 11:3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脊椎疼痛應如何處理 -
Q: 脊椎下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Q: 脊椎骨增生應如何有效治療 -
Q: 脊椎下滑是怎樣形成的? -
Q: 脊椎骨增生怎樣有效治療? -
Q: 視神經脊髓炎患者能否使用丹參 -
Q: 脊椎疼痛應如何應對? -
Q: 脊椎六七節錯位致脊髓受損下肢發麻原因何在? -
Q: 腰脊椎畸形怎樣才能有效改善? -
Q: 脊椎六七節錯位脊髓受損致下肢發麻原因何在?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