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的常見神經科原因及診治要點是什么
昏迷為腦功能發生高度抑制的病理狀態。主要特征是嚴重的意識障礙,病人對體內外一切刺激均無反應。意識障礙和昏迷約占全部急癥病例的3%,尤其老年人較為多見,應積極診治和搶救。昏迷原因很多,見表1。除代謝性及顱外其他系統疾病所致的繼發性腦功能障礙而出現昏迷外,神經科常見的原因如下:彌散性腦部病變,局灶性腦部病變等。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昏迷在神經科常見的原因主要有彌散性腦部病變、局灶性腦部病變等。診治需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病因診斷、病情評估、對癥治療等。 1. 彌散性腦部病變:如腦炎、腦膜炎等感染性疾病,會導致腦組織廣泛炎癥,影響腦功能。治療常包括抗感染、減輕腦水腫等。 2. 局灶性腦部病變:像腦出血、腦梗死等,造成局部腦組織損傷。治療方案依據病情,可能包括止血、溶栓、神經保護等。 3. 顱內占位性病變:腦瘤可壓迫腦組織,引起昏迷。治療通常為手術切除、放療或化療。 4. 顱腦外傷:嚴重的頭部創傷會導致昏迷。需處理傷口、控制顱內壓等。 5. 癲癇持續狀態:長時間癲癇發作可引發昏迷。治療重點是迅速終止發作。 總之,昏迷是一種嚴重的病癥,一旦發生,應盡快送醫,進行全面檢查和評估,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以爭取良好的預后。
2024-12-18 22:0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意識障礙? 意識(consciousness)是指個體對外界環境、自身狀況以及它們相互聯系的確認,即大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意識障礙醫學的定又是指由各種疾病引起個體對客觀環境和自身的認識發生障礙,是各種心理過程受累。是腦和腦干功能活動的抑制狀態,腦和腦干功能活動的不同抑制程度決定了不同的意識障礙水平。表現為累及到感知覺的清晰度和正確性,累及銘記和回憶,累及思維的連貫性和理解判斷能力,累及情感和定向行為等;出現定向障礙(周圍和自我),感知歪曲,言語思維改變或紊亂,注意不集中,記憶、智能不能或紊亂,情緒行為不穩性運動性紊亂性興奮抑制,醒后往往有部分或完全遺忘。病因有功能性和器質性,以器質性(包括軀體疾病所致)意識障礙更為常見。將它歸為神經精神病學坤經心理癥狀之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