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如何分類、治療及預后護理
病情分析:室性心律失常是臨床最常見的心臟病表現,可以說在心律失常中占第一位,同時又可能是潛在的最兇險的危及生命的問題.所以了解室性心律失常的癥狀,做到及時識別而做出有效地預防和治療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主要根據室性心律失常的預后意義和有無導致明顯相關癥狀與血流動力學障礙來分類室性心律失常,通常分為三大類: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有預后意義的室性心律失常,惡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不同類型的心律失常的癥狀有所不同. 指導意見: 不同類型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1)良性室性心律失常 主要指的是無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續性室速.這類病人多無心律失常直接相關的癥狀,不必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更不應行射頻導管消融,而應充分向病人說明預后良好,解除其心理緊張.如確有與心律失常直接相關的癥狀,也應在對病人做解釋工作的基礎上,首選β受體阻滯劑,也可用普羅帕酮,美西律,莫雷西嗪等,但不宜使用有臟器毒性或不良反應的藥物,如奎尼丁,索他洛爾和胺碘酮.治療后果的評價以癥狀減輕或消失為判斷標準,不宜反復作動態心電圖. (2)有預后意義的室性心律失常 主要是指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續性室速.不可用I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而應對基礎心臟病進行治療.對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出現的各種心律失常,應盡快控制心力衰竭,注意查找和糾正低鉀,低鎂,洋地黃中毒等原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提倡先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洋地黃類和β受體阻滯劑.急性心肌梗死后,應盡快實施再灌注治療,榕栓和直接PTCA,梗死相關血管開通時出現的室性早搏和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大多為一過性,一般不必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早期預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可增加總死亡率,對于導致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頻發室早或非持續性室速,可臨時靜脈應用利多卡因.陳舊性心肌梗死病人主要使用阿司匹林,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降脂藥,有左心功能不全者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對左室射血分數明顯降低,或嚴重心力衰竭的頻發非持續性室速病人也可考慮用胺碘酮. (3)惡性室性心律失常 指有血流動力學后果的持續性室速和室顫.這些病人有明確的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對策包括: 1一級預防,主要尋找和確定預測惡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指標(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心室晚電位,心率變異性,QT離散度和壓力反射敏感性以及左室射血分數等).抗心律失常藥物在一級預防中的地位不明確. 2二級預防,主要針對發生于無急性冠心病事件時的室顫,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室速的生存者.大量的臨床試驗表明,治療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應首選ICD,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療效總的來說不可靠,其中:1I類抗心律失常藥物,不改善病人預后,且顯著增加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死亡風險.2Ⅱ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即β受體阻滯劑,為降低心肌梗死后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猝死和總死亡率的唯一的抗心律失常藥物,為惡性室性心律失常一級預防的首選藥物.3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可減少心肌梗死后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猝死風險,但對所有原因所致死亡率的降低不顯著.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胺碘酮是β受體阻滯劑之外唯一能夠減少心肌梗死后(無論是否有室性早搏或左心功能不全)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猝死風險的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和索他洛爾可作為無條件接受ICD惡性室性心律失常一級預防的藥物,或與ICD聯合使用.一般多考慮以胺碘酮為主線,索他洛爾為輔助的選藥原則.對心功能差的老年病人首選胺碘酮,心功能好的年輕病人可用索他洛爾.4IV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維拉帕米可用于終止QT間期正常,由配對間期短的室性早搏起始的多形性室速,也用于左室特發性室速或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速. 預后護理: 對先天性長QT間期綜合征病人的尖端扭轉性室速或室顫,應使用病人可耐受的足夠劑量的β受體阻滯劑,或起搏器與β受體阻滯劑聯合使用.Brugada綜合征的室顫無可靠藥物,應使用ICD治療.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室性心律失常是常見心臟病表現,可危及生命。其分類包括良性、有預后意義、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療方法多樣,預后護理也有要點。 1.分類: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指無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續性室速;有預后意義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續性室速;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指有血流動力學后果的持續性室速和室顫。 2.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療:多無相關癥狀,無需用抗心律失常藥。若有癥狀,可選β受體阻滯劑、普羅帕酮、美西律、莫雷西嗪等,避免用有臟器毒性或不良反應的藥物。 3.有預后意義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療:對基礎心臟病治療,如急性左心衰竭控制心力衰竭,糾正低鉀、低鎂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急性心肌梗死后盡快再灌注治療,對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心律失常臨時用利多卡因。陳舊性心肌梗死用阿司匹林等,左室射血分數明顯降低或嚴重心力衰竭可用胺碘酮。 4.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療:一級預防尋找預測指標,二級預防針對特定生存者。治療對策包括首選ICD,β受體阻滯劑是一級預防首選,胺碘酮可減少猝死風險。 5.預后護理:先天性長QT間期綜合征用β受體阻滯劑或起搏器與β受體阻滯劑聯合,Brugada綜合征室顫用ICD治療。 室性心律失常分類明確,治療需根據具體類型選擇合適方法,預后護理也不可忽視。
2024-12-19 00:5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一種急癥。是由于冠狀動脈急性閉塞,使部分心肌因嚴重而持久的缺血發生的局部壞死。95%以上的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如果冠狀動脈閉塞較慢,側支循環形成較好,則可不發生心肌梗死。非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如冠狀動詠栓塞、冠狀動脈炎、主動脈夾層累及冠狀動脈開口、冠狀動脈先天畸形、心肌橋等,均會導致心肌梗死。本病在歐美常見,美國35~84歲人群中年發病率男性為71‰,女性為22%。;每年約有80萬人發生心肌梗死,45萬人再梗死。在我國本病遠不如歐美多見,70和80年代北京、河北、哈爾濱、黑龍江、上海、廣卅等省市年發病率僅0.2‰~0.6‰,其中以華北地區最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