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13歲的珍珍一直在校住讀,今年初經人介紹,與17歲的大男孩王某相識。早已厭惡了住讀生活的珍珍急于找到回家的感覺,當天便帶著替換衣服到王某的暫住處,雙方同居在一起。但出乎珍珍意料的是,王某因此涉嫌奸淫未滿14周歲的幼女而惹上官司。案發后,王被關押,珍珍兩次隨同王某的父母到看守所給王送錢送物,并向法院表示很想念王,希望早日將他釋放。
13歲的英英與珍珍有著幾乎相同的經歷。然而,當公安機關找英英了解案情后,英英卻立刻將談話內容告訴了犯罪嫌疑人昌某。昌某聞訊逃至成都一親戚家中,英英又以“妻子”的名義寫了十多封情書給昌某,寄托自己的思戀。
珍珍與英英都不清楚,自己已經是犯罪行為的受害者。
記者從閘北區法院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該院受理的奸淫幼女案件大幅度上升,是去年全年該類案件的1.3倍。在這類案件中,被害人和被告人都是未成年人,被告人大都系初中畢業后離校不久的無業人員,生活來源依靠父母;被害人則多為十二三歲左右的在校女生。這些幼女對司法機關處理此類案件不理解,甚至反感。她們認為,教師、家長等大人們已不了解他們這一代人,盡管年齡小,但所思所想肯定已超越成人對他們的認識。
與未滿14歲的幼女一樣,那些已滿16歲、未滿18歲的犯罪嫌疑人也不清楚罪與非罪的界限。很多未成年被告人供稱,他們在初中讀書時就談過“戀愛”,并與女朋友偷食了禁果。但殊不知“女朋友”未滿14周歲,這顆禁果是難以下咽的。
一份資料顯示,青少年的性成熟時間已明顯提前。還有專家認為,通俗讀物和電視尤其是錄像制品中的暴露鏡頭,“啟發”著孩子的性意識,又刺激著孩子的“性早熟”,但一些十二三歲的女孩子對性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很差。
華東政法學院教授肖建國認為,青少年保護主要是外界的保護,從與青少年利益關系大小、生活時間長短等角度分析,家長是青少年保護的第一責任人,應起主要作用。社會環境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講道理、灌知識的教育方式已不易被青少年接受。
據記者在與一些家長的交談中了解到,許多家長自身法律意識就不強,不清楚孩子偷食禁果中罪與非罪的界限。另外,學校的法制教育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肖建國認為,雖然現在上海的中小學都已設置了法制教育課程,但缺乏具體性、形象性,青少年學習起來總感覺抽象,沒有完全達到提高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效果。
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學會會長徐建教授認為,青少年“早戀”現象的普遍,雖然與現在生活水平提高、孩子生理成熟較早有關,但主要還是由于社會的不良文化對其的影響至深。一方面,一些成人的思想、行為容易讓極具好奇心、模仿性的青少年盲從效仿。另一方面,目前對青少年的性教育只是局限在性知識方面,而忽視性道德教育,許多青少年覺得性是兩個人的事情,對他人出于關愛的制止反感。所以,必須讓他們懂得,性不僅僅是兩個人的自由,它涉及到責任、法律等許多問題;而且,過早發生性關系對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的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產生很大的危害。
小資料
《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第2款:“奸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
第十七條第1款:“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張甜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