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從“70碼事件”到“校園選妻”,與“富二代”這個群體相關的新聞總是彌漫著金錢的色彩,并伴隨著巨大的爭議。
然而,“富二代”中,有一群人,正意欲為自己正名。在外人眼里,他們含著金鑰匙長大,擁有將夢想直接轉化為現實的資源;他們開跑車、穿名牌、買豪宅,輕輕松松。但他們說,他們有著人們無法理解和未曾體會的壓力。他們很孤獨。
宏觀層面上,廣東民營經濟約占全省經濟總量的42%,而企業主的個人素質是民營企業成敗的關鍵。走進并了解“富二代”這一群體,無疑可在某種意義上了解未來5年至10年全省乃至全國的經濟走向。
上海蘇州河邊,一幢外表并不起眼的二層小樓,“接力中國”的四字招牌低調地掛在樓梯口。
“富二代”俱樂部
他們能夠控制的資本高達上千億元
1月底的那個周末,小樓鐵門緊鎖,步入其中,卻別有洞天。裝修未必算得上豪華,卻很周全細致。大廳里擺放著精致的臺球桌和超大屏的液晶電視。一個“X—BOX”游戲機像個標簽,證明這里是年輕人的領地。
大廳一角,專門開辟了閱讀空間——從叔本華的哲學名著到《貨幣戰爭》,幾百本書籍的主題涵蓋人文和商業。
到過此樓的人都說,平時總能見到身穿正裝、手夾皮包的中年人正襟危坐,冷靜中略帶不安。很多人都是揣著項目書來的,拜訪這里的“孩子們”,從中爭取可能的合作者。
“接力中國”,全稱“接力中國青年精英協會”——一個聚集了100多位中國“富二代”的非盈利性組織。
這里聚集了長三角、珠三角和福建等地三四十名處于接班前后的企業二代掌門人。有的父輩是各省首富、業界大王,擁的多家上市公司。保守估算,他們平均身家超過1億元,而他們能夠控制的資本,高達上千億元。
校園創業的“千萬富翁”
“我們并不像外界想的那樣含著金鑰匙出生,我們看著父母從小作坊慢慢做起來”
1月30日,旁聽完市里的兩會,陳豪就趕到了蘇州河邊的“接力中國”總部。他是“接力中國”理事長,也是發起人之一,他本人的身份,是浙江嘉興“富二代”。他的父親是當地的超級富豪,涉足制造業、房地產等多個商業領域。
這個1982年出生的年輕人,在朋友的眼里屬于“少年老成”。
“我們并不像外界想的那樣含著金鑰匙出生,實際上我們見證了父母的成長,從小見證了他們從小作坊慢慢做起來。”陳豪說,作為家里的獨子,傳承的壓力從他讀書懂事起便已覺察到。“接班,還有企業將來的轉型,我們都需要比第一代更高的素質。”
陳豪選擇了自己創業。在上海華東理工大學讀書時,陳豪拿家里給他的學費作為啟動資金。他在學校租了兩個店面,鞋子、化妝品、文曲星、手機、電話卡,學校里能賣的,他都賣。大三、大四時,他“有幸參與了一把”無線增值業務,銷售額高達1000萬元,“交稅就交了100多萬元”。畢業后,陳豪沒有去父親的公司,而是轉行做了投資人。“一開始用的是父輩朋友的資金,這兩年已經逐漸市場化。”
雖然選擇創業,陳豪仍然將他的個人選擇納入到整個家族的發展戰略中。“我在做的實際上也是鋪路的工作,為家族將來的轉型做準備。父輩也在嘗試投資礦產。”
“家族傳統制造業的利潤率只有5%。我希望我的投資每年的回報率能達到20%~30%。”
為實現心中的夢想
從海歸千金到商界女強人,Natalie只用了兩三年
Natalie(注:應本人要求,采用其英文名)坐在屬于她的酒店里,溫婉地笑著。她一邊接受采訪,一邊招呼著到訪的客戶,還抽空問候了生病的員工。
她是“接力中國”的成員之一,2006年回國后,Natalie選擇自己創業,說服投資者開了這家設計酒店。Natalie親自設計、裝修這家酒店,還親自管理,準備打造“鴻酒店”這個品牌。“酒店就像我的一個Baby。”Natalie還記得設計施工時,開著迷你“cooper”,為酒店馬桶殺價時的尷尬。從留學歸國的千金小姐到酒店行業的女企業家,Natalie只用了兩三年時間。她還拜了如家和漢庭的創始人季琦為師,希望把自己的“鴻“打造成為設計類的連鎖酒店。
Natalie喜歡一切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東西,平時很喜歡看書、考察酒店。加入“接力中國”后,她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齡人,“就像找到了組織”,“以前工作沒有歸屬感,現在大家在一起就像上學時的班級。”
入會程序非常嚴格
首先要有兩位會員共同舉薦,然后要經過3個月到半年的考核,最后全體理事表決
溫州日豐打火機有限公司的Lily(注:應本人要求,采用其英文名)曾比喻自己“身上的責任就好像十字架,永遠沒辦法卸下”。
“這個群體的問題是旁人不明白的。有這樣一個平臺,大家都好像找到了組織。”陳豪說。
2008年,在陳豪和幾個朋友的張羅下,“接力中國”成立。從此,陳豪和朋友間的交流方式從吃飯、喝茶、K歌,變成了主題活動,每次都請專家來座談。
“剛認識時,大家沒這么忙,兩年下來,大家都越來越忙,見面的次數少了。因為你看到別人都在努力,都在前進,不抓緊時間不行。”這段時間,他們中間流行的書籍是《五項管理》。在“接力中國”,每個月的讀書會都由一名會員推薦一本書,然后負責購買送給大家。
陳豪說,外界想象的過著安逸生活、責任心沒那么強的“富二代”不是沒有,“就是在我們的第一批成員中也有”。“實際上,加入‘接力中國’后,團體鞭策著個體。”
進入“接力中國”的條件是非常嚴格的。首先要有兩位會員共同舉薦,然后要經過3個月到半年的考核,最后全體理事表決。
100多名會員,主要是出生于1975年至1985年間的年輕人,年齡最小的21歲,最大的44歲;男女比例為7:3;家族產業主要是制造業。值得關注的是,70%~80%的會員有留學背景。
“接力中國”的成立得到了會員父母們的支持,只要有需要,他們還會幫忙宣傳。也有人托關系,讓子女加入。實際上,這里已經成為兩代富人交際圈的交會點。
在采訪過程中,很多人都對記者說在這里找到了“歸屬感”,以前那種“個體面對社會的孤獨感”正日益減弱。
接班還是創業?
我們的創業,是父母在可承受范圍內允許我們去探索
“我希望,我們這個組織5到10年內能走出馬云、郭廣昌這樣標志性的人物。”陳豪滿懷憧憬。
從小,“富二代”身上就被寄予厚望,而金錢在他們眼里從來不是問題。從小,他們頂著家族的榮耀光環,在旁人“異樣”的眼光中成長;從小,是輕松地當“敗家子”還是延續父輩創下的奇跡,他們一直在這兩個選擇中徘徊。
“我其實從小就特別怕被人叫敗家子。因為我特別崇拜我的父母,他們讓我一出生就與眾不同,但他們肯定沒有我這樣的成長機會,所以我特別崇拜他們能夠創立一番事業。我最大的噩夢就是因為我自己的不負責任,毀掉了父母這十幾年創立的一切。”北京伊利諾伊集團葉志文曾說。
“富二代”中的很多人,都曾經迷茫過。有一天,他們終于長大了,終于要做出抉擇了。
Lily想過留學回國后去外企工作兩三年鍛煉,但考慮再三,還是聽從父母的勸告直接進入家族企業。
“70%的人是要接班的。”在此前“接力中國”做的“富二代”調查中,已經進入家族企業的“富二代”中,61%進入了決策層;另有29%的人已擔任經理以上級別的管理者;有6%的受訪者在單位中擔任部門主管類職位;僅有4%的受訪者擔任普通員工。
而整個“富二代”群體中,有54%的人選擇了自己創業。
和普通人不同,“富二代”很容易跨越創業門檻。創業資金額在50萬至100萬元之間的,占53%;在100萬至200萬元之間的,占22%;50萬以下的,占25%。
創業,就有賺有賠。“其實我們還算坦然。去年有一些項目是停掉了。但是都沒有到一下子崩盤的地步,也不會傷筋動骨。我們的創業,是父母在可承受范圍內允許我們去探索。”對于去年傳出的“富二代”賣掉家族工廠的事,陳豪不以為然:“我們沒有這樣的事。第二代還沒有賣廠的決策權呢。”
當然在父輩心中,讓二代創業只是讓他們“摔打”一下,最終是要進入家族企業的。一位會員的創業夢就以“自己企業被家族企業收購”而終結的,母親給了他一份收購文件,并且告訴他,“總公司兩個部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劉曉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