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在趙本山早年的小品《小九老樂》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丈夫“老樂”系著圍裙與“鄰居”聊天,為了掩飾自己在家做飯的事實,“老樂”埋怨老婆,“一到吃飯時候就讓我系這玩意,衣服埋汰了再洗唄”,以此表明自己并沒有在家里做飯。可見,男人做飯曾經被認為是不好意思的。不過如今家庭中的“煮男”越來越多,而且樂在其中。
家務分工轉變男人進廚房
如今在很多家庭,男人可以說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被冠以“煮男”的稱呼。很多女性也更青睞會做飯的男人,甚至將會做飯作為擇偶的標準之一。
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醫生宋崇升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傳統的家庭角色中是“男主外,女主內”,做飯被認為是女人的分內事。隨著社會角色的轉變,如今很多女性也開始扮演“主外”的角色。與此同時,男人在家里的經濟主導地位受到削弱,家務分工也隨之悄然改變,越來越多的男人走進廚房。
男人甘心進廚房,除了家務分工的轉變、個人比較喜歡烹飪外,這里面往往還包含著丈夫對妻子的體貼和關愛,如有些戀愛中的男人為了取悅女友,也會加入“煮男”行列。
成長環境影響家庭角色意識
但是,男人是否會心甘情愿長期當“煮男”呢?“煮男”會不會影響家庭和諧呢?
專家指出,這需要區別看待每個人成長的家庭環境和地域文化。如果男性從小在家庭里就經常看到父親或哥哥參與做飯,那么在成年后他就比較認同男人做飯。相反,如果家庭中從來都是女人下廚,那么他很可能會對男人做飯產生抵觸心理,覺得做飯是妻子的本分。如果妻子長期不做飯,則不論這個妻子在外面有多么成功,在丈夫心里這個婚姻都是有遺憾的。
女人的家庭角色意識同樣也會受到家庭的影響。如果父親一直吃現成的,母親也沒有抱怨,那么她會覺得做飯是女人天經地義的事情。而她的丈夫如果圍著鍋臺轉,則多少還會被她輕視。這就是不同的文化會給每個人烙上不同的心理印記。
閑暇共煮飯 家庭更和諧
專家指出,家庭文化也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夫妻之間出現角色轉變也是很正常的。現在的家庭多為雙職工,夫妻兩人都比較忙碌,因此不妨靈活看待家庭分工,誰會做飯誰做飯,誰有時間誰做飯。因此可以說,家有煮男,可以分擔女性壓力,更有助于家庭的和諧和穩定。
而在夫妻兩個都有閑暇時,不妨兩個人共同走進廚房,一起承擔家務,同時還能加強溝通、交流感情,做一對快樂的飲食男女。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顏健龍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