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眨眼頻率
通常情況下,每個人眨眼的頻率和方式不同,平均每分鐘眨眼10至15次,每次持續100至150毫秒。在眨眼的瞬息之間,眼睛接收不到視覺信息和光線。
英國《每日郵報》29日援引日本東京大學中野玉見博士的話說:“我們似乎下意識地尋找眨眼的最佳時機,將眨眼時遺漏重要信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他說,伴隨每次眨眼,大腦有450毫秒時間接收不到視覺信息,也就是說,每分鐘大約有6秒時間沒有視覺信息輸入。這意味著,如果看一場時長150分鐘的電影,那么期間有15分鐘我們閉著眼睛。
科學家們想知道:人類如何應對眨眼所帶來的信息缺失?
眨眼實驗
中野挑選9名健康男性和9名健康女性進行實驗,這些志愿者年齡在22歲至31歲之間。
研究人員安排志愿者觀看無聲喜劇《憨豆先生》的一個片段和另一段毫無情節的水族館影像,還讓他們聽《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有聲讀物。
通過觀察志愿者在三種測試環境下的眨眼情況,研究人員發現:在看無聲喜劇時,志愿者幾乎在同樣的時間點——劇情不精彩以及場景末尾時眨眼;但在觀看水族館影像和聆聽《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有聲讀物時,實驗者并沒有同步眨眼。
“只有在個體需要從連續的視覺事件里提煉信息來理解故事情節時,同步眨眼才會發生,”中野說。
擇時眨眼
研究人員發現,志愿者們只在無聲電影的“非關鍵”時刻才同步眨眼,當時屏幕上可能正是一段場景的末尾,或者鏡頭里沒有主角,只有無關緊要的建筑、道路。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志愿者看一段視頻故事時的眨眼間隔。在這段時長3分30秒的視頻中,志愿者們眨眼60次。
中野的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上。
倫敦大學學院學者杰蘭特·里斯認為這是一項有趣的研究,這種個體間的同步眨眼“暗示有一種可以誘發眨眼的共性存在于每個人身上”。他還指出,曾有研究顯示,在看電影時,個體間的大腦活動可以變得同步。
“(同步)眨眼也許正是人們大腦同步活動時的一個外在表現,這可能有助于回答‘人們看電影時在思考些什么?’”里斯說。
(責任編輯:張燕君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