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檢查可早發現直腸癌 需注意這些癥狀
直腸癌在我國惡性腫瘤發病排名中位列第三位,在《結直腸癌診療規范》曾指出:早發現結直腸癌30天,可多活30年。因此,要想改善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存期,則必須提高直腸癌的防治意識,做到早診早治。那么,直腸癌早期有哪些癥狀?臨床檢查方法有哪些?
直腸癌的早期癥狀
1、大便中有膿血、粘液。
2、大便習慣改變,次數增多或腹瀉,里急后重。
3、大便帶血或出現黑色糞便。
4、大便形狀發生改變,變稀、變扁或帶槽溝。
5、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6、突發的體重減輕。
7、原因不明的貧血。
8、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食欲減退。
9、肛門部或腹部有腫塊。
10、發現有多發性息肉或乳頭狀腺瘤。
以上是直腸癌早期典型癥狀,如出現便血、長期便秘、肛門疼痛、瘙癢等高危癥狀,一定要早檢查早確診,以免耽誤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直腸癌臨床5大診斷方法
1、超聲顯象檢查
直腸內超聲顯象檢查是以探測直腸癌外侵和腫瘤對直腸壁的浸潤程度為目的的一種新的診斷方法,于1983年起開始應用于臨床。
2、磁共振檢查
有研究者稱對直腸癌的外侵,磁共振檢查(MRI)較CT更有意義。但目前磁共振還有不少技術問題需要完善,對磁共振所提供的圖象認識也需進一步深化,同時與腔內超聲顯象相比,磁共振檢查費用昂貴也是其廣泛應用的障礙。
3、CT診斷
CT不能作為早期診斷的方法,但CT對結腸癌的分期有重要意義,尤其對于估計不能直接手術,而在應用外放射或局部腔內放療后有可能被手術切除的病人更有價值。CT對晚期直腸癌和復發性直腸癌的手術估計有較大意義,可以直接觀察到腫瘤侵犯骨盆肌肉(提肛饑閉孔內饑尾骨饑梨狀饑臀肌)膀胱和前列腺。
4、內鏡檢查
因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操作簡單,無需腸道準備,多用于門診常規檢查。由于直腸癌有5%-10%為多發癌,故要明確診斷需手術治療時應行纖維結腸鏡檢查,內鏡檢查不僅可以在直視下肉眼做出診斷,而且可取材行病理檢查。纖維結腸鏡檢查前需行腸道準備,檢查時有不同程度的不舒適感,現在有無痛的纖維結腸鏡檢查。理論上,纖維結腸鏡活檢有加重病情或造成轉移的潛在風險,但很少見。活檢病理提示為癌時,要按照直腸癌的治療方式。若活檢病理排除癌的可能,那么兩周后需再次取材,以防漏診,若仍排除癌的可能,那么需定期復查。
5、直腸指診
直腸指診是診斷直腸癌最重要的方法,因國人多數為低位直腸癌,能在直腸指診時觸及,因此有便血、大便習慣及形狀改變等癥狀時,均需行直腸指診檢查。直腸指診可查出腫瘤的部位,距肛緣的距離。癌腫的大小、范圍、活動度、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等。
雖然直腸癌的診斷方法有很多,但要盡早的發現直腸癌,還是要靠積極地篩查以及對直腸癌疾病癥狀的了解。早期大腸癌治療后的五年生存率可達90%,因此,早期進行大腸癌的臨床篩查可有效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責任編輯:莊閑婷 )
專家答疑
尋找治療抑郁癥的好醫院
2024-10-21宮頸糜爛治療后多久能要寶寶
2024-10-21產后 37 天惡露仍帶血色正常嗎?
2024-10-21妊娠期服用環丙沙星的影響有哪些
2024-10-21發生性行為后會懷孕嗎?
2024-10-212011 年患病至今未重視,現痛苦難
2024-10-21孕婦懷孕初期哪些食物不宜吃?
2024-10-21清宮后多久可以進行性生活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