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X光片怎么看?這些可能是頸椎病跡象
按照目前國際上較一致的看法,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以及繼而發生的椎間關節退行性變所致脊髓、神經、血管損害表現出的相應癥狀和體征。也就是說,要診斷頸椎病,必須有結構的改變(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表現(頸痛、頭暈等),兩者缺一不可。頸椎病的常見表現有哪些?檢查常拍的X光片又該怎樣看呢?
頸椎病的表現
頸椎間盤退變是頸椎病發生和發展的主要因素。脊柱是由許多個椎骨“砌”成的,椎間盤就是連接上下兩個椎體之間的“軟墊”,它能維持椎體的穩定性。當頸椎間盤退變時,其彈性降低,體積縮小,不能像原來那樣有效維持椎體之間的高度和頸椎的穩定性,這時頸部肌肉為了維持頸部的穩定性和靈活性,會持續處于緊張狀態,所以患者常感到頸部疲勞,不能持久看書、看電視等。隨著病情加重,患者會感到后枕部疼痛,或晨起后“脖子發緊”、“發僵”、活動不靈等,如果患者不知把頭放在什么位置為好,這就提示早期的頸椎病,也是臨床上所謂的頸型頸椎病(頸椎病分多種類型,例如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等)。通常這類患者的頸部會有相應的壓痛點,X線檢查會發現頸椎的生理彎曲有改變,各個椎骨的排列不夠整齊。
隨著椎間盤退變的進一步加重,椎間盤組織向外突出會壓迫脊髓和(或)神經根,而椎體間不穩又會在椎體周圍形成骨刺,加重對脊髓和神經根的壓迫。頸部的神經根支配著上肢和部分頭面部的運動和感覺功能,當它受壓時,患者不但有肩頸痛,還有向上肢或后腦部放射的疼痛,且伴有手臂麻感,嚴重時還會出現上肢無力、手指麻木、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持的物體不自覺落下等。若患者出現上述表現,就要高度懷疑是神經根型頸椎病作怪,這時,醫生除了建議患者行常規的X線檢查之外,還建議患者行磁共振(MRI)檢查,以便更好地發現椎間盤、韌帶、神經等軟組織的病變情況。
脊髓是大腦指揮我們行動的“通路”,當頸部脊髓受壓時,患者會出現四肢乏力,行走不穩,走路如踩棉花般,易跪倒或跌倒,并伴有相應肢體的麻木,感覺減退,甚至有少數患者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四肢癱瘓等。
當突出的骨刺壓迫到椎動脈或頸椎不穩牽拉椎動脈引起椎動脈供血不足時,患者會出現眩暈、頭痛、視力改變、耳鳴甚至精神障礙等癥狀,此為椎動脈型頸椎病。由于其癥狀不典型,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因此需要做頸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頸椎動脈造影來提供診斷信息。
另外,當有不同的組織同時受損時,患者會混合出現上述癥狀的一種或多種,臨床上稱之為混合型頸椎病。
由此可見,頸椎病表現復雜多樣,而且在實際情況中,大部分患者的癥狀表現錯綜復雜,并不像上述那么典型,所以只有通過專業醫生的詳細檢查才能診斷頸椎病,切莫自己亂扣上“頸椎病”的帽子,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和造成不良的后果。
頸椎病的X光片怎么看
1、張口位
觀察有無寰樞關節脫臼,齒狀突骨折或缺失(張口位片);第七頸椎橫突有無過長,有無頸肋。鉤椎關節及椎間隙有無增寬和狹窄。
2、側位片
①曲度的改變:頸椎發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彎曲,除病人的投照位置、投照角度等技術因素之外,可能會有幾種原因:
第一、頸部軟組織發生急性扭傷或纖維織炎,疼痛劇烈或有肌肉緊張時,可以影響頸部的正常姿勢及活動。
第二、頸椎間盤突出或頸椎病有神經根刺激癥狀者,病變節段的脊椎固定不動或椎間隙有前窄后寬而出現后突現象。
第三、由于頸椎間盤變性部位不同,程度不一,也可發生曲度的改變及局部旋轉或偏歪現象而表現為局部棘突偏歪;關節突、椎根切跡及椎體后緣呈雙影現象。在側位片,以下三種情況有臨床意義:
a:一個或兩個頸椎椎間小關節突呈有雙影,稱為雙凸現象;椎根切跡呈有雙影,稱為雙凹現象;椎體后緣呈有雙影,稱為雙邊現象,而上下頸椎卻顯影正常,表示其頸椎有旋轉現象。
b:上部頸椎顯影正常,而下部頸椎呈現雙凸、雙邊、雙凹現象;或下部正常而上部有類似的變化,表示其交界部有旋轉現象。
c:頸脊椎的一個或兩個脊椎顯影正常,而其部分有雙凸、雙凹、雙邊現象,表示顯影正常的頸椎有旋轉現象,如全部頸脊椎的后部呈現雙凸、雙凹、雙邊現象,則為投照不當的原因,無臨床意義。
②有異常活動度:在頸椎過伸過屈側位X線片中,可以見到椎間盤的彈性改變,彈性好者,相對穩定,其活動度小并與上下椎間盤相似;嚴重者可見有滑椎現象,表現為各頸椎前后緣排列不齊。這種現象對病變的椎間盤的定位診斷及了解手術以后植骨情況有幫助。
③骨贅:椎體前后接近椎間盤的部位都能產生骨贅及韌帶鈣化。后方的骨贅容易引起癥狀。但骨贅的大小并非與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成正比,因而骨贅不大明顯而脊髓受壓迫明顯、骨贅大而臨床癥狀不明顯者均可發生。
④椎間盤變窄:椎間盤因為髓核突出、椎間盤含水量減少而發生纖維變性而變薄,表現在X線平片上椎間盤變窄。
⑤半脫位及椎間孔變小:椎間盤變性以后,椎體間的穩定性較差,椎體發生半脫位,或稱之為滑椎。椎體的半脫位引起椎間孔的橫徑和椎管的前后徑變小而產生臨床癥狀。
⑥項韌帶鈣化:臨床上當項韌帶鈣化時,與其相對應的椎間盤早已出現退行性的變化。這是因為椎間盤變性以后,相應節段的項韌帶負荷較多的緣故。項韌帶骨化之前,局部韌帶組織經歷退變及軟骨化的階段,臨床上可以觸及局部有硬化,而X線平片卻不能顯示出來。
3、斜位片
拍頸椎雙斜位片,主要用來觀察椎孔的大小和鉤椎關節的骨質增生情況。鉤椎關節增生以后,使椎間孔變小,在頸椎斜位片能顯示出來,它是產生神經根刺激及椎動脈供血不全的原因。但是,臨床上有些骨質增生明顯,并占據椎間孔橫徑的2/3者也無任何癥狀。
(責任編輯:鄧瑩瑩 )
專家答疑
肺部出現陰影是否一定需要手術切除?
2024-10-21兩個多月寶寶的養育需注意哪些方面
2024-10-21女兒胃口不好該如何改善?
2024-10-21乳房有點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10-21寶寶到了年齡還不會走路是什么原因
2024-10-21小孩頭發很黃的原因有哪些
2024-10-21酒精對胰腺炎的影響程度如何?
2024-10-21伊曲康唑膠囊能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療?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