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檢查是什么意思?MRI與CT有什么區別?
MRI檢查是什么意思?它與CT檢查有什么區別嗎?MRI和CT都是很常見的影像檢查方法,它們在對疾病的診治上各有優劣。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MRI檢查與CT檢查的區別。
什么是MRI檢查?
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稱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是斷層成像的一種,它利用磁共振現象從人體中獲得電磁信號,并重建出人體信息。1946年斯坦福大學的Flelix Bloch和哈佛大學的Edward Purcell各自獨立的發現了核磁共振現象。磁共振成像技術正是基于這一物理現象。1972年Paul Lauterbur 發展了一套對核磁共振信號進行空間編碼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重建出人體圖像。
核磁共振(MRI)已應用于全身各系統的成像診斷。效果最佳的是顱腦,及其脊髓、心臟大血管、關節骨骼、軟組織及盆腔等。對心血管疾病不但可以觀察各腔室、大血管及瓣膜的解剖變化,而且可作心室分析,進行定性及半定量的診斷,可作多個切面圖,空間分辨率較高,顯示心臟及病變全貌,及其與周圍結構的關系,優于其他X線成像、二維超聲、核素及CT檢查。
MRI與CT的區別
首先,是對疾病的診斷各有側重點。對于中樞神經系統(包括顱腦、脊柱)、五官系統、頭頸部、四肢關節骨肌系統尤其是軟組織內的病變,MRI比CT具有更高的組織分辨力。如果要診斷腦中風、腦腫瘤、鼻咽癌、頸椎病、骨腫瘤、盆腔疾病等,就適宜做MRI檢查。而CT勝在成像速度快,能短時間大范圍成像,因此,診斷具有生理運動功能的器官(比如心臟、肺、肝膽脾胰等)及較長范圍器官組織(比如胸主動脈、腹主動脈或上、下肢動靜脈等)的病變,包括心梗、慢阻肺、肺梗塞、肺癌、肝癌、動脈粥樣硬化、下肢靜脈血栓等,醫生會更傾向于用CT檢查。
其二,是檢查原理不同,對受檢人群的適用范圍及要求也不一樣。MRI相當于把人放在一個磁場里,雖沒有輻射,但檢查時間較長,而且對患者體內有否金屬物品要求嚴格。如果體內裝有金屬支架或裝置(如起搏器、心臟支架、人工關節、假體、動脈瘤銀夾、彈片等),可能會因磁場導致身體的傷害,不適宜MRI檢查。對懷孕期婦女、具有幽閉恐懼癥、躁動不配合的患者,則需慎重進行MRI檢查。CT則是借助X射線成像,具有輻射性,但檢查時間較快,沒有絕對的禁忌癥。對造影劑(如碘)過敏,會出現嘔吐、頭暈、血壓波動的人群,以及心肝肺腎功能差的患者,可以只做“平掃”不做“增強”(即注射造影劑以加強檢查效果),以免加重病人的病情及產生不良影響。
其三,因為輻射對人體具有損害性的緣故,進行CT檢查時要注意的事項比MRI更多。MRI檢查只要患者身上及體內不帶有金屬物品即可,像帶鐵圈的內衣、身上的磁卡、手表、項鏈、戒指、假牙、發夾等在檢查之前應取下放置在一邊。而CT檢查時則要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輻射損害。
MRI與CT檢查的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患者在選擇其中一種檢查時,可遵循專業醫生的意見。
(責任編輯:鄧瑩瑩 )
專家答疑
治療牙周炎用哪些藥效果較好
2024-10-22下體有異味應如何處理
2024-10-22尿糖高的原因是什么?一定是糖尿病嗎?
2024-10-22宮頸腺體囊腫應如何有效治療
2024-10-22身上起紅疙瘩用哪些藥治療較好
2024-10-22腎虛陽痿可用哪些藥緩解,見效快的藥有
2024-10-22月經干凈后通常多久會排卵
2024-10-22早泄和陰莖短小的有效治療藥物有哪些?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