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影像檢查的區別和輻射程度
隨著科技的發展,在醫學上的影像檢查方法越來越多。不過,人們還是會擔心影像檢查的輻射究竟大不大,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健康。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各種影像檢查的區別和輻射程度是怎樣的吧。
各種影像檢查的區別
X光:X光是穿透性很強的射線。一般情況下,常見的X光(醫院用)大約3~5cm的鉛塊就可以阻擋了。但是也會在背景屏上會顯示阻擋物的陰影形狀,就好像日食,雖擋住了太陽光,卻留下了陰影。我們做X光檢查胸片、胸透等就是這個原理, x 射線成像能夠在無創條件下“看到”人體內部組織和外來物的位置分布,從而為醫學上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力的依據。X線主要是骨頭檢查為主。
B超:B超是利用聲波對人體某一部位進行掃描,B超的分辨率較差、誤差較大;但由于很多軟組織的 X 射線吸收能力非常接近,而其內部結構存在超聲波的反射和吸收差異,所以,肝膽脾腎、盆腔等位置常用 B超進行檢驗;另外可以利用超聲多普勒原理測定血液流動速度,這對心血管疾病、頸椎血流情況、腫瘤供血狀況等方面的診斷意義明顯。B超一般是檢查軟組織的。
CT:CT是一種功能齊全的病情探測儀器,它是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簡稱。CT的工作程序是:根據人體不同組織對X線的吸收與透過率的不同,應用靈敏度極高的儀器對人體進行測量,然后將測量所獲取的數據輸入電子計算機,電子 計算機對數據進行處理后,就可攝下人體被檢查部位的斷面或立體的圖像,發現體內任何部位的細小病變。CT主要是骨頭檢查為主,此外CT檢查顱內出血也不錯。
MRI:MRI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稱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之所以后來不稱為核磁共振而改稱磁共振,是因為日本科學家提出其國家備受核武器傷害,為表示尊重,就把核字去掉了。核磁共振是一種物理現象,作為一種分析手段廣泛應用于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到1973年才將它用于醫學臨床檢測。為了避免與核醫學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稱為核磁共振成像術(MR)。
PET-CT:petct是PET和CT兩種技術的完美結合,相互補充。petct這種技術的組合可以大大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如需要對體內單個孤立性小病灶進行良惡性鑒別診斷和手術前定位等),包括精確的定位和定性等,是其他檢查不能比擬的。
那么,這些影像檢查的輻射是怎樣的呢?
各類影像檢查的輻射程度
衛生部通知要求,健康體檢應當優先使用普通X線攝影、CR(計算機X線攝影);有條件的地區,推薦使用DR(數字X線攝影)取代普通X線攝影和CR檢查。
健康體檢不得使用直接熒光屏透視;除非有明確的疾病風險指征,如年齡在50周歲以上并且長期大量吸煙、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為中高風險等,否則不宜使用CT(計算機斷層掃描裝置)等;不得使用PET(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裝置)、PET/CT、SPEC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裝置)和SPECT/CT。
B超和核磁共振對人無輻射,X線攝影(包括普通X線攝影、CR和DR)、CT和PET在同一部位使用,輻射量由大到小為:CT>PET>普通X線攝影>CR>DR。
因此,選擇影像檢查需要結合具體情況而定。
(責任編輯:翟福娣 )
專家答疑
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