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CT檢查有什么作用
胃腸道疾病一般情況下是需要做胃腸鏡來進行治療的,不過也會有需要做CT檢查的癥狀。今天,想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CT檢查對胃腸道疾病會有哪些幫助,感興趣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了。
胃腸道CT檢查的作用
鑒別是起源于胃腸道本身(壁內、外)的占位與外來壓迫性腫塊。腹內中等大小以上的占位性病變,尤其是向腔內、外同時生長,甚至主要向腔外生長者(外生性腫瘤),與胃腸道外來病變壓迫、推移或侵及胃腸者,在胃腸鋇劑造影檢查時不易將它們兩者加以區別。CT則可憑借其斷面成像及良好的密度分辨力,能直接顯示腫塊的大體病理、組織結構、病變的生長和侵犯范圍腫塊與胃腸道和鄰近器官的關系以及增強掃描時顯示的病變組織增強特性等,有助于正確分辨病變真正的起源及判斷病變的性質。
CT鑒別良、惡性胃腸道狹窄。胃幽門區(出口)狹窄臨床上極常見,幽門區是炎癥、潰瘍與腫瘤(癌)的多發部位。良性病變可由于痙攣收縮,纖維組織增生及瘢痕造成通道狹窄,惡性病變則可因腫塊生長或浸潤而造成狹窄 。小腸和結腸良、惡性病變也可造成腸道狹窄。此時,內鏡和鋇劑造影檢查都難以進行,也就無法對其作出良惡性狹窄的診斷,給臨床治療帶來困惑。CT檢查卻與之相反,其診斷依據不是胃腸腔的狹窄形態和程度,而是狹窄段的胃腸壁表現,癌瘤時胃腸壁為腫瘤組織浸潤呈不規則和不均勻的異常增厚。常伴有胃腸道外浸潤改變,可與良性病變的痙攣收縮和瘢痕狹窄鑒別。同樣道理CT也容易鑒別食管胃連接區浸潤型癌與反流性食管炎及賁門失弛緩癥造成的食管狹窄。
鑒別實質性腫塊與血管性病變。胃腸道鋇劑造影時有時會對腔內占位病變發生誤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有食管胃連接區的癌與胃底靜脈結節尤其是不伴有食管靜脈曲張者。二者都可在胃泡內側賁門口周圍形成分葉狀軟組織腫塊影。借助CT增強掃描則可顯示靜脈結節腫塊是由高密度強化的扭曲的靜脈叢組成,而癌性腫塊則呈均質強化,二者鑒別極為容易。
然而,在做CT檢查時需要注意哪些呢?
胃腸道CT檢查注意事項
孕婦禁止做X線及CT檢查,因為有X射線影響會導致胎兒發育。
40歲以上發現身體任何不適應及時到正規的醫院檢查,做到對疾病的早診斷、早治療,以取得好的療效。看病首先應該有個正確的診斷才能對癥施治,所以不能為省錢而不做檢查或到一般的醫療機構檢查。
在胃腸道CT檢查過程中如有不適需及時和醫生反應。
(責任編輯:翟福娣 )
專家答疑
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