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小腸做CT檢查有什么作用呢?胸部CT或腦CT檢查,也許大家都有聽說。小腸CT是否有聽說過呢?在這里,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小腸CT檢查的作用和方法吧,千萬別錯過了。
小腸CT檢查的作用
小腸鋇劑造影:小腸鋇劑造影可顯示小腸疾病的部位、范圍等,但陽性率較低。氣鋇雙重造影法,特別是插管法小腸氣鋇雙重造影,使對小腸出血性病變的診斷率提高10%~25%。小腸鋇劑造影對血管性病變幾乎沒有任何診斷。
放射性核素顯像:放射性核素顯像為非創傷性檢查,主要用于小腸出血的定位,其敏感性強于血管造影。其小腸活動性出血診斷陽性率為40%~50%,但有時會出現假陽性。
血管造影檢查 :小腸疾病尤其是消化道出血時選擇血管造影檢查。此方法是一種有效的診治方法,只要看到造影劑外滲即可做出明確診斷并同時進行栓塞治療。但此項檢查受失血速度和檢查時機影響,必須在出血活動期將造影劑注入出血部位的供血動脈才能成功。
膠囊內鏡: 膠囊內鏡的問世,為小腸疾病的診斷帶來了一次革新。膠囊內鏡只有曲別針樣大小,檢查時患者只需像吞服藥物膠囊一樣吞服膠囊內鏡,穿著數據記錄儀背心。吞服膠囊后,經醫生檢測確認膠囊進入小腸后即可離開醫院。整個檢查過程需要8~10小時,檢查后膠囊從肛門自行排出。膠囊內鏡具有安全、無創、依從性好等特點,但其也具有不能進行病理檢查和內鏡下治療的缺點。
雙氣囊內鏡:雙氣囊內鏡可彌補膠囊內鏡的缺點,進一步提高了小腸疾病的確診率,對小腸出血、小腸梗阻和不明原因腹痛的確診率較高,目前是小腸疾病診斷的金標準。缺點是檢查時間長,患者痛苦較大。鑒于雙氣囊內鏡操作較費時,對操作者技術要求高,有一定的操作風險,在國內尚未完全普及。
那么,小腸CT是如何進行的呢?
小腸CT檢查的方法
平掃
體位和范圍:仰臥位,身體置于床面中間,兩臂上舉抱頭,從肝臟隔面向下至恥骨聯合。
掃描基準線:橫斷面連續掃描。
層厚和層距:掃描層厚:3~8mm。層距:3~8mm。
窗寬和窗位:軟組織窗,窗位L:30~50HU,窗寬W:200-400HU。
增強掃描
對比劑:80~100ml離子或非離子型含碘對比劑。
注射方式:壓力注射器靜脈內團注、分次團注或加壓快速手推團注、分次團注,2—3ml/s。
掃描時間:注射50~70ml后開始連續掃描。
掃描程序:參數與平掃相同。
小腸CT檢查具體作用可以咨詢醫生哦。
(責任編輯:鄒華振 )
文章關鍵詞:
小腸CT在檢查前有哪些特殊的準備工作呢?要知道,CT檢查前的準備工作是很重要的,如果準備不充分也許就會影響到檢查過程。在這里,不如一起了……詳細>>
小腸CT在檢查前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呢?小腸CT的作用有很多,所以是很有必要的檢查。為了可以使小腸CT能夠順利進行,在做檢查前需要做好的檢查……詳細>>
CT是通過X線斷層以及精準的探測器將掃描出來的結果通過計算機得出圖像,讓醫生了解具體情況。 CT可以用于身體的多個部位,其中小腸CT是常……詳細>>
小腸占整個消化道長度的75%,其黏膜的表面面積占整個消化道的90%以上。 我們做小腸CT的時候是針對什么病狀,以及檢查的方法和準備都有什……詳細>>
CT檢查輻射大嗎?這個問題幾乎是所有受檢者都關心的問題,甚至有些人因為擔心CT檢查的輻射,而排斥CT檢查。但是,CT檢查是其他檢查所不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