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檢查心臟
現在影像檢查的方式越來越多,影像檢查的方式也越來越廣泛,就心臟檢查來說,有CT檢查還有MRI檢查等等,下面讓小編為你講講MRI檢查心臟。
MRI檢查是什么?
核磁共振成像(英語: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NMRI),又稱自旋成像(spin imaging),也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臺灣又稱磁振造影,香港又稱磁力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簡稱NMR)原理,依據所釋放的能量在物質內部不同結構環境中不同的衰減,通過外加梯度磁場檢測所發射出的電磁波,即可得知構成這一物體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據此可以繪制成物體內部的結構圖像。
將這種技術用于人體內部結構的成像,就產生出一種革命性的醫學診斷工具。快速變化的梯度磁場的應用,大大加快了核磁共振成像的速度,使該技術在臨床診斷、科學研究的應用成為現實,極大地推動了醫學、神經生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的迅速發展。
從核磁共振現象發現到MRI技術成熟這幾十年期間,有關核磁共振的研究領域曾在三個領域(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內獲得了6次諾貝爾獎,足以說明此領域及其衍生技術的重要性。
MRI檢查心臟
心臟MRI的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與CT單因素成像和單一層面掃描方法不同,MRI系多參數、多序列和任意層面成像,但MRI必須結合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掃描序列,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達到臨床應用目的。因此放射科醫師需充實自己的臨床知識,這也是為什么心臟MRI在國外應用更為普及,而在國內難以全面推廣的重要原因。國內同行如不能盡快地認識這一狀況,若干年后心臟MRI被心內科收編,絕非危言聳聽。當然,就技術特點而言,MRI空間分辨率不及CT,檢查耗時較長,所以幫助臨床醫師認識心臟MRI的核心價值也是至關重要的。
MRI是判斷心內結構和功能的“金標準”,其大視野、高度的組織分辨率以及無輻射的特點賦予了它越來越廣泛的臨床應用,對各類心肌病包括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和應激性心肌病等可謂獨具優勢;對臨床特征和病理生理學改變十分相近的限制型心肌病和縮窄性心包炎,其“一站式”掃描能夠從解剖、功能以及組織學定性等方面提供診斷和鑒別診斷的相關征象。對先天性心臟病,特別是復雜或復合畸形,MRI能有效補充心血管造影的某些不足和限度,如房室連接、心室大動脈連接以及心外畸形等。但由于無法提供準確的血流動力學信息,目前仍不能作為一線首選檢查方法。
對比劑延遲增強的MRI(DE-MRI)識別瘢痕組織不僅限于對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判斷,而且可用于任何心肌纖維化的識別,如鑒別心內膜心肌纖維化和心肌淀粉樣變等。一些研究表明,DE-MRI顯示的瘢痕組織可考慮為評價冠心病預后的預測因素,而在肥厚型心肌病中所顯示的瘢痕組織又與室性心律失常明顯相關。
(責任編輯:鄒華振 )
專家答疑
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