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學基本簡介和相關知識認識
核醫學又稱原子醫學。是指放射性同位素、由加速器產生的射線束及放射性同位素產生的核輻射在醫學上的應用。在醫療上,放射性同位素及核輻射可以用于診斷、治療和醫學科學研究;在藥學上,可以用于藥物作用原理的研究、藥物活性的測定、藥物分析和藥物的輻射消毒等方面。定義核醫學:he yixue;Nuclear Medicine;??? ??(nuclear medicine)是一門研究核素和核射線在醫學中的應用及生物醫學理論的學科。
學說起源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Becquerel發現鈾的放射性,第一次認識到放射現象(在研究鈾鹽時,發現鈾能使附近包在紙包的感光膠片感光,由此斷定鈾能不斷地自發地放射出某種看不見的、穿透力強的射線)。早在1913年,海韋希就應用放射性元素作為化學及物理學的示蹤劑。1923年他利用Pb在豆類植物進行生物示蹤實驗;1934年用氘水測全身含水量,第一次在人體應用穩定性核素;1935年他首次用P于生物示蹤研究;同年,又創立了中子活化分析法,所以,在核醫學界,海韋希被稱為“基礎核醫學之父”,1943年獲諾貝爾獎。布盧姆加特則有“臨床核醫學之父”之稱,他在1924年將氡氣注射到外周血管,然后從體外探測放射性到達遠端某一器官或組織的時間,以觀察其血流速度。核醫學對病人安全、無創傷,它能以分子水平在體外定量地、動態地觀察人體內部的生化代謝、生理功能和疾病引起的早期、細微、局部的變化,提供了其他醫學新技術所不能替代的既簡便、又準確的診斷方法。
核醫學是采用核技術來診斷、治療和研究疾病的一門新興學科。它是核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化學、物理和生物學等現代科學技術與醫學相結合的產物。核醫學可分為兩類,即臨床核醫學和基礎核醫學?或稱實驗核醫學 。前者又與臨床各科緊密結合并互相滲透。核醫學按器官或系統又可分為心血管核醫學、神經核醫學、消化系統核醫學、內分泌核醫學、兒科核醫學和治療核醫學等。70年代以來由于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和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技術的發展,以及放射性藥物的創新和開發,使核醫學顯像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它和CT、核磁共振、超聲技術等相互補充、彼此印證,極大地提高了對疾病的診斷和研究水平,故核醫學顯像是近代臨床醫學影像診斷領域中一個十分活躍的分支和重要組成部分。
實驗核醫學利用核技術探索生命現象的本質和物質變化規律,已廣泛應用于醫學基礎理論研究,其內容主要包括核衰變測量、標記、示蹤、體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和放射自顯影等。臨床核醫學是利用開放型放射性核素診斷和治療疾病的臨床醫學學科,由診斷和治療兩部分組成。診斷核醫學包括以臟器顯像和功能測定為主要內容的體內(in vivo)診斷法和以體外放射分析為主要內容的體外(in vitro)診斷法;治療核醫學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發射的核射線對病變進行高度集中照射治療。
(責任編輯:吳任飛 )
專家答疑
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