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放射治療怎么樣?局限性是什么?
國外自20世紀20年代初,開始探索肝癌的放射治療,當時研究的結論是:對肝臟進行放射是危險的,因此有關肝癌放射治療的報道幾乎沒有。到了上世紀50年代,有關肝癌應用放射治療有一定療效的報道開始出現。1950年, Pohle報道了1例巨大肝癌,放療后縮小至不能捫及并緩解1年。1956年, Ariel在其報道中指出,由于肝臟血流量大,肝癌放療可以期望有效,如果癌灶不大,放射野不大,正常組織可以耐受放療。1960年, Phillp s等報道,如果腫瘤照射劑量在20 Gy以上,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可在12月。但國外20世紀60年代后半期的一些文獻,多對肝癌的放射治療持否定態度。20世紀70年代之后,國外將放射治療應用于肝癌的文獻略有增加。但是直至20世紀90年代,仍有許多作者認為肝癌的放射治療價值不大。下面和家庭醫生在線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具體的情況吧。
手術治療肝癌的局限性
近幾十年以來,雖然肝癌的外科治療有了較大進展,但新診斷出的肝癌患者中只有10%一15%適合手術,同時肝癌患者術后復發率很高,腫瘤復發后的處理也相對較為困難。手術治療可以相對干凈地切除肉眼所見原發癌灶,但無法發現癌細胞向肝內門靜脈(肝靜脈)侵犯的情況;其次手術的出血和擠壓亦可造成癌細胞局部種植和沿血道、淋巴道到達遠處,形成微轉移灶;以及手術創傷可導致免疫力低下等,均可出現日后的局部復發,肝內轉移及遠道轉移等不利情況,這些是手術治療肝癌的局限性。另外,部分患者在診斷確立時 ,由于受腫瘤的大小、部位以及肝臟的基本病變、肝功能和患者的整體狀況的影響,不能耐受手術切除。此時,非手術性局部治療方法就成為治療肝癌的重要手段。
放療技術進展,步入精確治癌時代
作為局部治療手段之一的常規放療影像診斷技術落后,不能準確定位腫瘤;技術落后,照射范圍大,使過多的正常組織在照射范圍內而不敢提高劑量。因此,常規放射治療多用于晚期肝癌患者的減癥治療。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放療由常規放療時代進入了現代放療時代,其進展包括幾個方面:影像技術的進展為現代放療正確打擊目標提供了平臺;計算機技術是現代放療技術"有的放矢"的靈魂;包括體部伽瑪刀在內的多種放療設備是現代放療技術的關鍵;立體定位及驗證技術是現代放療精確鎖定目標的重要環節;此外,劑量分布獲得了改善,劑量分割模式發生了改變,大大提高了腫瘤局部劑量,縮短了總的治療時間。
伽瑪刀治療肝癌的四大優勢
相比于手術,伽瑪刀治療肝癌有四大優勢:一是受血管限制較小,因為血管對放射線耐受量較高,當腫瘤浸潤血管時手術困難而采用安全性較高;二是不受部位限制,放射線無孔不入,對那些手術暴露困難或重要功能區或腫瘤侵入無法切除的部位,可采用放療,對早期小病灶還可獲得根治機會;三是無創、對全身影響小,身體條件差的病人多數也能耐受;四是可治療全身多處病灶,如肝癌肺轉移,可對肝部原發灶放療的同時,處理肺部繼發病灶,這就是局部手段全身治療的概念。
肝癌分型、分期治療原則
小肝癌(亞臨床肝癌)的治療原則
小肝癌一般指肝細胞癌中單個癌結節最大直徑不超過3厘米或兩個癌結節直徑之和不超過3厘米的肝癌稱為小肝癌,可行伽瑪刀治療,療效確切、副作用小,尤其適合年老、體弱、合并肝硬化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手術、不宜手術或不想手術的小肝癌患者。
大肝癌的治療原則
①對于拒絕手術或不能手術切除的大肝癌,只要肝功能基本正常,均可行伽瑪刀治療。
②姑息性切除療效差,術后復發、轉移機會多,一般在腫瘤太大,破裂出血可能性大時考慮,術后可配合TACE或現代放療。TACE是通過栓塞腫瘤供血動脈達到使腫瘤缺血壞死,同時抗腫瘤藥物在腫瘤局部緩慢釋放起到化療作用。它的缺點是大多數腫瘤壞死不完全,需要多次治療。
③肝內已有播散的大肝癌:可行現代放療。
④合并門脈癌栓者,易發生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功能衰竭,頑固性腹水或腫瘤自發破裂,可導致短期內急劇惡化或死亡,有條件者也不要輕易放棄治療,對血管癌栓行伽瑪刀治療,多數能緩解病情延長生命。
⑤伴有黃疸、腹水,可先抽腹水,再通過引流或支架減黃,再對局部腫塊行伽瑪刀。
⑥大肝癌肝功失代償者,只宜行免疫治療,生物治療或中醫中藥治療,少數病例可在保肝的同時或保肝治療,肝功能好轉后TACE或現代放療。
療效不佳的原因
影像技術落后
有研究對74例肝癌肝移植病例行術前彩色多普勒超聲(BUS) 、CT、MR I檢查并與術后病理解剖結果對照,從腫瘤大小和數目兩方面診斷符合率來評價影像學檢查的準確性。在腫瘤數目方面符合率分別是BUS 38。 8%、CT 56。 6%、MR I 61。 0%;隨著瘤灶直徑增加,檢查符合率逐步提高。直徑< 1 cm的腫瘤BUS、CT、MR I三者漏診率分別為90。 2%、89。 5%、78。 3%。影像學檢查與術后病理在腫瘤直徑方面的符合率分別是BUS 38。 3%、CT 42。 5%、MR I 48。 3%。放療療效的關鍵是對腫瘤的定位,如果定位不準,療效必然不好。20世紀60~80年代,肝癌定位主要是依靠超聲技術,由于當時超聲技術的缺陷造成對肝癌放療靶區的不準確,因此療效不佳。
放療技術的缺陷
過去放療技術是通過規則或近似規則矩形照射野,只能從腹部前面和背面對肝癌進行照射,由于肝腫瘤本身是不規則的,而照射野卻只能是規則形狀的,因此不該照射的正常肝組織受到了不必要的照射,正常組織不能耐受較高劑量的照射,因此也就不能對肝腫瘤區域進行大劑量的根治性照射,限制了放療劑量的遞增,影響了放療的療效。
影像技術的進步推動放療發展
20世紀70年代CT的問世,大大提高了對腫瘤的診斷水平,同時明顯推動了放療事業的發展。放療靶區模擬定位也由以前的X模擬機發展到CT模擬機,由于圖像清晰,對腫瘤侵犯的范圍能夠更清楚地顯示,也就避免照射過多的正常組織或是漏照腫瘤組織,使得腫瘤靶區更精確,為精確放療奠定了基礎。
20世紀90年代MRI技術飛速發展,高性能梯度磁場、開放型磁體、軟線圈、相控陣線圈以及計算機網絡的應用,為精確放療增添新的技術支持。MRI在腫瘤細節描述及組織分辨率方面遠遠優于CT,并能夠提供橫斷面、冠狀面及矢狀面三維解剖信息。因此越來越多的放療學家嘗試使用MRI進行立體定向定位。MRI的冠狀面和矢狀面的影像掃描有助于靶區勾畫的精確性進一步提高,可多方位多角度觀察腫瘤的位置和形態,為進一步精確勾畫靶區提供了影像支持。
(責任編輯:吳任飛 )
專家答疑
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