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設備的四十年變遷
CT機按其適用范圍分為頭顱CT機和全身CT機。CT機的發展常用代(generation)來表示。
第一代CT機采取旋轉/平移方式(rotate/translate mode)進行掃描和收集信息。首先X線管和相對應的探測器作第一次同步平行移動。然后,環繞患者旋轉1度并準備第二次掃描。周而復始,直到在180度范圍內完成全部數據采集。由于采用筆形X線束和只有1-2個探測器,所采數據少,因而每掃一層所需時間長,圖像質量差。
第二代CT機是在第一代CT的基礎上發展而來。X線束改為扇形,探測器增多至30個,擴大了掃描范圍,增多了采集的數據。因此,旋轉角度由1o增至23o,縮短了掃描時間,圖像質量有所提高,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患者生理運動所引起的偽影(Artifact)。
第三代CT機是一個全新的機型,它消除了橫向平移掃描,X線扇形光束的張角擴大到覆蓋了整個人體的截面,約30~45°左右,約有300個左右的檢測器包括在扇形角之內,在掃描時,X線管和檢測器同步地圍繞人體的軸心進行連續旋轉。它的最主要的優點是,僅僅用5~10秒鐘就能完成一次掃描,由于寬的扇形張角,X線的利用率提高,數據采集量也就增加,所以圖像質量就比前二代機型好。
四代機克服了第三代機環形偽影的缺點,將晶體檢測器360°均勻分布在環形掃描機架上,約有420~1500只左右,掃描時檢測器是靜止不動的,而X線管在檢測器降到圈內旋轉,在掃描產生出的圖像上,每一點都是由所有的檢測器進行數據檢測后重建出來的,這代機型又稱反扇形光束機型,因為扇形的原點是在檢測器上,而不是在X線管的焦點上,每一檢測器都受到許多的X線光束組成的扇形光束的照射。
第五代CT機特點是掃描時間不斷縮短,可以縮短到50ms,因而解決了心臟掃描問題。其中主要結構是一個電子槍,所產生的電子束(Electron beam)射向一個環形鎢靶,環形排列的探測器收集信息。第五代CT機又可以稱為螺旋CT,近些年又發展多重螺旋CT,雙源多重CT,以及動態容積CT等,越來越來的影像難題被攻克。
(責任編輯:朱釗 )
專家答疑
種植牙骨粉多少錢一克
2024-10-25金屬烤瓷牙多少錢一顆
2024-10-25馬里蘭橋修復義齒圖解
2024-10-25種牙什么情況下需要加骨粉
2024-10-25全口種植牙齒一般需要多少錢
2024-10-25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