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的圖像后處理技術
螺旋CT,掃描時間與成像時間短,掃描范圍長,層厚較薄并獲得連續橫斷層面數據,經過計算機后處理,可重組冠狀、矢狀乃至任意方位的斷層圖像,并可得到其它顯示方式的圖像。
1.再現技術 再現技術有三種,即表面再現、最大強度投影和容積再現技術。再現技術可獲得CT的三維立體圖像,使被檢查器官的影像有立體感,通過旋轉而可在不同方位上觀察。多用于骨骼的顯示和 CT血管造影(CTA)。
容積再現技術:是利用全部體素的CT值,行表面遮蓋技術并與旋轉相結合,加上假彩色 編碼和不同程度的透明化技術,使表面與深部結構同時立體地顯示。例如在胸部用于支氣管、肺、縱隔、肋骨和血管的成像,圖像清晰、逼真。
CTA:是靜脈內注人對比劑后行血管造影CT掃描的圖像重組技術,可立體地顯示血管影像。目前CTA顯示血管較為完美,主要用于腦血管、腎動脈、肺動脈和肢體血管等。對中小血管包括冠狀動脈都可顯示。CTA所得信息較多,無需插管,創傷小,只需靜脈內注人對比劑。因之,已成為實用的檢查方法。CTA應用容積再現技術可獲得血管與鄰近結構的同時立體顯示。仿真血管內鏡可清楚顯示血管腔,用于診斷主動脈夾層和腎動脈狹窄等。
組織容積與切割顯示技術:使用顯示特定組織如腫瘤的軟件,可行腫瘤的定量與追蹤觀察。切割顯示軟件根據感興趣區結構的CT值,可分離顯示彼此重疊的結構,如肺、縱隔和骨性胸廓。
2.仿真內鏡顯示技術 仿真技術是計算機技術,它與CT或MRI結合而開發出仿真內鏡功能。容積數據同計算機領域的虛擬現實結合,如管腔導航技術或漫游技術可模擬內鏡檢查的過程,即從一端向另一端逐步顯示管腔器官的內腔。行假彩色編碼,使內腔顯示更為逼真。有仿真血管鏡、仿真支氣管鏡、仿真喉鏡、仿真鼻竇鏡、仿真膽管鏡和仿真結腸鏡等,效果較好。目前幾乎所有管腔器官都可行仿真內鏡顯示,無痛苦,易為患者所接受。仿真結腸鏡可發現直徑僅為5mm的息肉,尤其是帶蒂息肉。不足的是受偽影的影響和不能進行活檢。
(責任編輯:徐惠珍 )
專家答疑
種植牙骨粉多少錢一克
2024-10-25金屬烤瓷牙多少錢一顆
2024-10-25馬里蘭橋修復義齒圖解
2024-10-25種牙什么情況下需要加骨粉
2024-10-25全口種植牙齒一般需要多少錢
2024-10-25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