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影像 > 專家訪談 > 正文
            性病
            掛號科室:性病科 同類疾病:艾滋病尖銳濕疣梅毒生殖器皰疹淋病

            馮曉源認為未來影像醫學將能深入探索疾病 最終預測疾病

            2013-01-18 10:08:39      家庭醫生在線

              

            馮曉源認為未來影像醫學將能深入探索疾病 最終預測疾病

              中華醫學會放射學會現任主任委員、復旦大學副校長馮曉源教授到達講座現場

              影像醫學如何發展的?

              影像醫學發展,至今已有400-500年的歷史。你所不知道的是,在最早的醫學時期,人體內部結構是不為人知的。直到前個世紀,倫琴發現X線,才可使人體留下影像,這樣才有了影像醫學學科。

              馮曉源教授指出,影像醫學的使命以圖像的形式表達人體結構和功能的狀況,用圖像解決問題,是眼見為實為基礎的學科。

              影像學反應的是微環境,但目前只是停留在解剖層面,所得知的結果比較晚。將來影像醫學更進一步的發展是功能成像。它是通過標記病灶血供、細胞密度等,反應器官病理生理變化。它比解剖成像能更早探知結果。再進一步是細胞水平(分子水平)成像,如現在的PET-CT。它可反映基因組學、蛋白組學、代謝組學的異常變化,即用于探索疾病的起因、起源。

              “不過,現在影像醫學是形態和功能階段,離分子影像和分子水平成像還有段路。”馮曉源教授說。

              未來是“精確醫學”時代 能精確地診斷、預后和治療

              影像檢查,是指為了醫療或是醫學研究,對人體或人體某部分、某器官,以非侵入式的方式獲得信息的學科。馮曉源教授指出,如今的影像醫學不僅僅是成像,而是可以做更多的工作。

              醫學發展到現在,醫學模式已經發生改變。上世紀50年代前,戰爭、饑餓、外傷、傳染病是主要的疾病譜,但50年代后逐漸地轉向慢性病、非傳染疾病。在這個階段,醫學、生物學家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疾病的研究。但是,研究結果并不樂觀,發病率并沒有得到控制。因此,先前的那種單純的“消滅疾病”醫學模式逐漸被取代。現在,醫學已經將圍繞疾病為中心的研究,改為以人為主的研究。

              “換而言之,我們現在的醫學研究(健康研究)的范圍不僅是病人,還包括健康人。因此,醫學朝著預防、預測疾病、個性化治療方向發展。”

              如今的醫學不單純是純物質的技術問題,而是人的問題,是社會、文化和經濟的集中表現。全球醫務界、生物界人士都在考慮變革,并提出過各種醫學發展的方向:系統生物學、P4醫學(預防、預測、個性化、參與和提出)、整合醫學、個性化醫學等。

              “去年(2012年)新英格蘭雜志發表文章,認為未來醫學是一個精確的醫學,就是通過影像、病理、臨床等資料綜合分析來精確地診斷、預后和治療戰略以適應每個病人的需求。它是個性化醫療更近一步的表現。”即將來健康事業不是粗糙的,而是精確使用藥物、精確的預測和預防等等。馮曉源強調:“精確醫學發展,需要各部門參與,政府、研究機構、生物醫學、藥廠一起來參與。”

              影像醫學將能提供生物學信息 適應“精確醫學”

              “我們已經來到了醫學模式改革的門口,將來的醫學影像學怎么走?我認為,功能影像學和分子影像學將會是影像醫學的核心和基礎。所以,我們要改變診斷模式和知識結構以適應新醫學時刻的到來。”

              Elias A. Zerhounl MD 曾說:“影像醫學是交叉學的基礎。沒有一個領域的科學像放射科那樣整合了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并把它們成功地與本學科快速地結合在一起。”所以未來影像醫學的會是什么樣子?

              馮曉源教授指出,影像醫學圖像包含有放射圖像、血管造影、核醫學圖像、病理學圖像和內分泌圖像等,這些圖像反映的只是形態,影像醫學的未來應該是探索圖像背后的生物學信息,不單純看的是形態。也就是Elias A. Zerhounl MD 提到過的:“在21世紀,影像醫學將以空間和時間分辨生物學信息交叉學科成為的核心。”

              “根據這些資料,我認為影像醫學將會是以預測和預防為先導,以早期診斷為重點,為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康復醫學提供一切與健康有關的,以影像為基礎的生物學信息。將來影像醫學不僅僅是為了診斷,而是以定期體檢、定期隨訪為先導。”

              另外,影像醫學還是各種治療計劃制訂的不可或缺的基礎。馮曉源教授強調說:“疾病的整個治療鏈中,影像醫學都有它的角色,而不是僅僅給醫生一個報告。”最終,影像醫學可能會形成很多亞專科:功能影像學(以圖像形式表達人體功能狀況)、量化影像學(成為一個精確地數字圖像顯示圖像、意義)、預測影像學、治療影像學、分子影像學等等。

              -----------------------------------------------------------------------------------

              專家簡介:

              馮曉源: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副校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影像新持術在臨床上的應用和神經系統及腹部病變的影像診斷。現為中華醫學會放射學會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醫學教育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放射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放射學雜志》副總編,《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責任主編。主持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的科研項目和國際的合作項目,主編有《現代醫學影像學進展》、《影像診斷手冊》、《神經系統分冊》等多本專著,發表了100多篇論文,曾經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衛生部和中華醫學會中青年優秀論文三等獎,衛生部高校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三育人”先進個人的多種獎項。

              相關推薦:

              馬鼎盛攜母親紅線女走進中山大學醫學院談軍事“健康”

              王德杭:美國放射科專業醫生工資最高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本文指導醫生:
            馮曉源
            擅長疾病:
            神經系統和胸腹部病變的診斷 [詳細]

            (責任編輯:鄧瑩瑩 )

            科大夫掛號引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免费高清在线影片一区|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久久人人澡|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韩国精品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夜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日本免费|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另类免费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中文字幕|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3d动漫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 乱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盗| 91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高清不卡一区二区| 91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9久久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色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