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學》
基本信息
著 譯 者:孟悛非
出版日期:2004-08-01 上架時間:2011-7-15
上架時間:2011-7-15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內容簡介:
《醫學影像學》編者來自全國近15所醫學院校。全書45萬字,700余幅圖。分總論、胸部、腹部、骨關節及軟組織、中樞神經和頭頸部以及介入影像學共6篇29章。具有如下特點:1.系統性強,編排更科學、精細:除總論和介入影像學外按解剖部位分為4篇,每篇再按系統分為若干章,如骨關節和軟組織篇分為骨、關節、脊柱和軟組織四章。這樣條理清楚,便于學生將知識分門別類,有利于記憶和使用。檢查方法不再按各系統講述,而是集中于每篇的第一章簡單講述,用小字排印,學生可了解各部位可用哪些檢查方法。為了減少篇幅和避免與其他課程重復,本書很少講解解剖和生理生化知識,各系統的影像解剖也重在以圖解的方式展現給學生,有利于學生讀懂、理解和記憶。醫學影像學包括影像診斷(包括放射診斷學(X線、CT、MR等)和超聲診斷學)以及介入影像學。為了體現大影像學的概念,為了與國際醫學影像學教學接軌,我們只在總論中分別簡介X線、CT、MR、超聲診斷和介入的基本知識,在各論中主要是以X線的征象將疾病分類講述,將X線、CT、MR和超聲的內容完全融合在一起講述,而不再將它們分章或分節講述,這也是和目前多數教科書不同的做法。2.注重培養臨床思維。在各系統的章節中,嘗試將臨床思維向影像學思維轉換,先講基本影像學征象,再以征象為基礎將常見的典型的疾病按主要征象分類介紹,以符合學生看片的思維過程,便于記憶和理解。在具體病變的講述上,先給學生典型圖片及描述圖片讓學生先有感性認識,再從病理出發解釋影像學所見,最后結合臨床并簡要討論診斷和鑒別診斷。3.突出實用性和可讀性。本書內容簡潔,文字精煉,圖文并茂,圖片占全書篇幅的一半左右。盡量將知識用具體的圖像介紹給學生,以往的教科書多注重描述而圖像過少,將形象的影像學知識抽象化了,很不利于學生學習和記憶。本教科書將向學生提供大量的學習用圖像,而且配附的光盤中有大量的病例資料供學生自習時使用。本書在每章的開始有內容簡介,章后有英文的小結,不僅梳理所學的知識,也有利于學習影像學的英文術語詞匯。章后有思考題和參考書目有助于學生自學和復習。4.本書附有光盤。光盤包括如下內容:影像學的進展和新的領域和新的知識;中英文對照的專業詞匯和它們的標準英語發音;大量的以圖為主的病例資料。光盤的目的是讓有余力有興趣的學生進一步擴充知識,加深對課堂所學的內容的理解。5.與本書同時發行的有教師用光盤,其主要是多媒體課件,其意在為教師提供一個教學方法和參考。
書籍目錄:
?目 錄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x線成像
第一節 x線的產生與性質
一、x線的產生
二、x線的性質
第二節 x線成像原理
第三節 x線成像設備及檢查技術
一、x線發生裝置
二、x線接收裝置及檢查技術
第四節 x線檢查的安全性和防護
第二章 計算機體層成像(ct)
第一節 ct的基本知識
第二節 ct的分類
一、常規ct
二、螺旋ct
三、電子束ct
第三節 ct的檢查方法
一、平掃
二、增強掃描
. 三、造影ct掃描
四、特殊掃描方法
第四節 圖像后處理技術
第五節 閱讀ct片的一般順序和注意事項
第三章 磁共振成像(mri)
第一節 mri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 mri的基本設備
一、主磁體
二、梯度線圈
三、射頻線圈
第三節 影響信號強度的因素
一、質子密度
二、液體的流動
三、縱向弛豫時間
四、橫向弛豫時間
五、脈沖序列
六、磁共振對比增強
七、磁共振血管成像
第四節 正常組織和某些病理組織的mr信號
第四章 超聲成像
第一節 超聲波物理基礎
第二節 超聲成像基本原理
一、m型超聲
二、b型超聲
三、頻譜多普勒超聲
四、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
五、實時三維超聲
第三節 組織回聲的描述
一、組織回聲強度的描述
二、組織回聲分布的描述
三、回聲形態的描述
四、某些特殊征象的描述
第四節 人體不同組織或器官的超聲圖像
第五節 超聲圖像的觀察與分析
一、 b型圖像
二、多普勒頻譜
三、彩色多普勒
第五章 影像診斷中的對比劑
第一節 x線對比劑
一、陽性對比劑
二、陰性對比劑
三、 x線對比劑的安全性和對比劑反應
第二節 磁共振對比劑
一、非特異性細胞外液間隙對比劑
二、由網狀內皮系統清除的對比劑
三、肝膽系對比劑
第三節 超聲對比劑
一、右心顯影對比劑
二、左心顯影對比劑
三、心肌顯影對比劑
第六章 影像的分析與診斷
第七章 如何閱讀影像檢查報告
第八章 介入影像學
第一節 影像設備
第二節 器械、介入治療材料和藥物、基本技術
一、器械
二、介入治療材料及藥物
三、基本技術
第三節 臨床應用
一、血管造影術
二、血管性介入治療
三、非血管性介入治療
第四節 介入操作的反應和并發癥
第九章 圖像存儲和傳輸系統
第一節 pacs發展的歷程和現狀
第二節 pacs的基本結構和組成
一、數字化圖像的采集
二、網絡架構
三、數字化圖像的壓縮、存儲和管理
四、圖像信息的處理
五、與his和ris的集成
第三節 pacs的臨床應用
第四節 對未來pacs系統的展望
第二篇 胸部
第一章 肺與縱隔
第一節 肺與縱隔的正常影像解剖
一、肺野與肺門
二、肺葉與肺段
三、氣管與支氣管
四、縱隔與橫膈
五、胸膜與胸壁
第二節 肺與縱隔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一、肺的異常影像學征象
二、支氣管的異常影像學征象
三、肺門的異常影像學征象
四、縱隔的異常影像學征象
五、胸膜的異常影像學征象
六、橫膈的異常影像學征象
第三節 肺與縱隔疾病的影像學診斷
一、局限性病變
二、彌漫性病變
第四節 肺與縱隔疾病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比較和選擇
第二章 心臟和大血管
第一節 心臟和大血管的正常影像解剖
一、x線平片
二、usg
三、mri
四、ct
五、心血管造影
第二節 心臟和大血管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一、心臟位置異常
二、心臟大小異常
三、肺循環的基本病變和影像學征象
四、體循環大血管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五、心臟和大血管結構異常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第三節 心臟和大血管疾病的影像學診斷
一、有肺淤血改變的心臟病
二、有肺充血改變的心臟病
三、有肺缺血改變的心臟病
四、肺血基本正常的心臟病
五、心包病變
第四節 心臟和大血管疾病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比較和選擇
第三章 乳腺
第一節 乳腺的正常影像解剖
第二節 乳腺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一、形態和結構的異常
二、鈣化
三、腫塊
四、乳腺疾病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比較和選擇
第三篇 腹部
第一章 急腹癥
第一節 與急腹癥有關的正常影像解剖
一、腹壁和盆壁
二、實質臟器
三、空腔臟器
第二節 急腹癥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一、異常氣體
二、腹腔積液
三、腹腔內鈣化
四、腹腔內腫塊影
五、腹腔或腹膜后膿腫
六、下胸部異常
七、骨骼異常
第三節 常見急腹癥的影像學診斷
一、腸梗阻
二、腸套疊
三、胃腸道穿孔
四、急性闌尾炎
五、腹部外傷
第四節 急腹癥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比較和選擇
第二章 食管與胃腸道
第一節 食管和胃腸道的正常影像解剖
一、食管
二、胃
三、十二指腸
四、小腸
五、大腸
第二節 食管和胃腸道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一、管壁改變
二、黏膜皺襞改變
三、管腔改變
四、位置和移動度改變
五、管腔外改變
六、功能性改變
第三節 食管和胃腸道疾病的影像學診斷
一、食管靜脈曲張
二、食管癌
三、食管賁門失弛緩癥
四、胃和十二指腸潰瘍
五、胃癌
六、十二指腸憩室
七、克羅恩病
八、腸結核
九、潰瘍性結腸炎
十、結、直腸癌
十一、結、直腸息肉
第四節 食管與胃腸道疾病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比較和選擇
第三章 肝、膽、胰、脾
第一節 肝、膽、胰、脾的正常影像解剖
一、上腹部不同橫斷層面解剖與影像
二、肝臟
三、膽道系統
四、胰腺
五、脾臟
第二節 肝臟
一、肝臟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二、肝臟疾病的影像學診斷
三、肝臟疾病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比較和選擇
第三節 膽道系統
一、膽道系統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二、膽道系統疾病的影像學診斷
三、膽道系統疾病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比較和選擇
第四節 胰腺
一、胰腺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二、胰腺疾病的影像學診斷
三、胰腺疾病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比較和選擇
第五節 脾臟
一、脾臟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二、脾臟疾病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比較和選擇
第四章 泌尿系統、腎上腺與腹膜后間隙
第一節 泌尿系統
一、泌尿系統的正常影像解剖
二、泌尿系統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三、泌尿系統疾病的影像學診斷
第二節 腎上腺
一、腎上腺的正常影像解剖
二、腎上腺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第三節 腹膜后間隙
一、腹膜后間隙的正常影像解剖
二、腹膜后間隙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第四節 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比較和選擇
一、泌尿系統
二、腎上腺與腹膜后間隙
第五章 生殖系統
第一節 女性生殖系統
一、女性生殖系統的正常影像解剖
二、女性生殖系統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三、女性生殖系統疾病的影像學診斷
第二節 男性生殖系統
一、男性生殖系統的正常影像解剖
二、男性生殖系統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第三節 生殖系統疾病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比較和選擇
第四篇 骨、關節和軟組織
第一章 骨
第一節 骨的正常影像解剖
一、骨的結構與基本影像
二、骨的生長發育
三、長骨的影像解剖
四、短骨、扁骨、不規則骨的影像解剖
第二節 骨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及其病理基礎
一、骨密度與信號改變
二、骨膜改變
三、骨形態改變
第三節 骨創傷
一、骨折的影像學檢查與診斷
二、骨折的并發癥
三、骨折的整復和愈合
第四節 骨骼系統疾病的影像學診斷
一、單發局灶性骨密度或信號改變
二、多發局灶性骨密度或信號改變
三、全身性骨質改變
四、骨髓的改變
五、全身性骨外形改變
第五節 骨骼系統疾病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比較和選擇
第二章 脊柱
第一節 脊柱的正常影像解剖
一、x線平片
二、ct
三、mri
四、常見變異及易誤診為病變的征象
第二節 脊柱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一、椎體的形態與結構異常
二、椎體的密度或信號異常
三、椎間盤(隙)異常
四、椎弓根的異常
五、椎旁軟組織的改變
第三節 脊柱疾病的影像學診斷
一、脊椎局灶性骨密度或信號改變
二、椎間盤病變
三、脊柱外形的改變
第四節 脊柱疾病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比較和選擇
第三章 關節
第一節 關節的正常影像解剖
第二節 關節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一、關節腫脹
二、關節間隙異常
三、關節軟骨下骨吸收及骨性關節面下骨吸收
四、關節破壞
五、骨性關節面下囊狀變
六、關節骨質增生硬化及骨贅
七、關節強直
八、關節脫位
九、關節內游離體
十、關節旁軟組織腫塊
第三節 關節疾病的影像學診斷
一、關節骨質破壞
二、關節骨質增生和骨贅
三、關節脫位
四、關節旁軟組織腫塊
五、半月板與肌腱韌帶損傷
第四節 關節疾病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比較和選擇
第四章 軟組織
第一節 軟組織的正常影像解剖
第二節 軟組織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一、軟組織鈣化與骨化
二、軟組織腫塊
三、脂肪密度或信號影
四、軟組織內氣體
五、軟組織腫脹
第三節 軟組織疾病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比較和選擇
第五篇 中樞神經系統和頭頸部
第一章 腦
第一節 顱腦的正常影像解剖
一、腦膜
二、腦
三、腦血管
四、腦室、蛛網膜下腔和腦池
第二節 顱腦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一、腦積水
二、腦萎縮
三、壞死與囊變
四、鈣化
五、占位征
第三節 腦腫瘤
一、腦內腫瘤
二、腦外腫瘤
第四節 腦血管疾病
一、高血壓腦出血
二、顱內動脈瘤
三、腦梗死
第五節 顱腦外傷
一、硬膜外血腫
二、硬膜下血腫
三、急性腦挫裂傷
第六節 炎癥性疾病
第七節 脫髓鞘疾病
第八節 顱腦疾病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比較和選擇
第二章 脊髓
第一節 脊髓的正常影像解剖
第二節 脊髓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一、脊髓增粗
二、脊髓萎縮
三、囊變
四、鈣化
五、占位征
第三節 脊髓疾病的影像學診斷
一、髓內病變
二、髓外硬膜下病變
三、先天畸形
第四節 脊髓疾病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比較和選擇
第三章 頭頸部
第一節 頭頸部的正常影像解剖
一、眼部
二、耳和顳部
三、鼻和鼻竇
四、咽喉部
五、頸部
第二節 頭頸部病變的基本影像學征象
一、眼部
二、耳和顳部
三、鼻和鼻竇
四、咽喉部
五、頸部
第六篇 介入影像學的臨床應用
第一章 中樞和頭頸部
第一節 急性腦梗塞動脈內溶栓治療
第二節 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
第三節 腦動靜脈畸形介入栓塞治療
第二章 呼吸系統
第一節 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療
第二節 肺栓塞介入治療
第三節 支氣管肺癌介入治療
第四節 氣管、支氣管支架放置術
第三章 循環系統
第一節 心臟瓣膜成形術
第二節 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
第三節 冠狀動脈病變介入治療
第四節 外周動脈狹窄和閉塞介入治療
第四章 消化系統
第一節 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療
第二節 肝癌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
第三節 經頸靜脈肝內門體支架分流術
第四節 腹腔囊腫穿刺引流術
第五節 腹腔膿腫穿刺引流術
第六節 食管狹窄擴張術和支架放置術
第七節 脾動脈栓塞治療
第八節 阻塞性黃疸介入治療
第九節 膽系殘留結石介入治療
第十節 經皮腹腔神經叢阻滯術
第五章 泌尿系統
第一節 腎動脈成形術和支架放置術
第二節 經皮穿刺尿路引流
第三節 前列腺肥大介入治療
第四節 腎癌介入栓塞治療
第六章 盆腔介入治療
第一節 盆腔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療
第二節 子宮肌瘤介入栓塞治療
第三節 輸卵管再通術
第七章 骨骼、肌肉系統
第一節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介入治療
第二節 經皮穿刺腰椎間盤切割術和腰椎間盤溶解術
(責任編輯:徐惠珍 )
專家答疑
種植牙骨粉多少錢一克
2024-10-25金屬烤瓷牙多少錢一顆
2024-10-25馬里蘭橋修復義齒圖解
2024-10-25種牙什么情況下需要加骨粉
2024-10-25全口種植牙齒一般需要多少錢
2024-10-25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