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里你不知道這么不行
一 子宮的變化
產褥期變化最大的是子宮,子宮復舊是產后母體恢復的一個重要標志。子宮復舊主要體現在子宮肌纖維縮復,子宮變小及子宮內膜再生。一般產婦于分娩后第1天,子宮底在臍下l~2橫指,子宮重約100克,以后每日下降約l.2厘米。在產后1~2天,下腹部會鼓起一個球形發硬的小包,而且陣陣作痛,這是子宮復舊過程中的生理現象。子宮一般在10~14天縮入盆腔,從下腹部就摸不到子宮了。到產后6周時,子宮可恢復到正常大小。分娩后子宮頸松弛、充血及水腫,呈紫色,子宮頸壁薄,皺如袖口,l厘米厚,3~6厘米長。18小時內很快縮短,變硬,恢復至正常形狀。宮頸外口第3天時能容兩指,12日時容一指,內口關閉。產后4周子宮頸恢復正常大小。因分娩時的損傷,初產婦子宮頸外口由原來的圓形而變成橫裂,形成子宮頸前后唇。
二 乳房的變化
乳汁的分泌量與乳腺的發育、產婦的營養、健康狀況及情緒等有關。因此,必須保證產婦的正常休息和睡眠,注意飲食調養,避免精神刺激和感染的發生。產后,乳房將發生較大的變化。產后體內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突然下降,乳腺開始泌乳。在產后不久,就應讓嬰兒吸吮乳頭,因為刺激乳頭可促進垂體生乳素的分泌。生乳素的分泌則是乳汁形成過程中的關鍵,有垂體生乳素的分泌才可能有乳汁的分泌;另外,刺激乳頭還可刺激神經垂體分泌催產素,使乳腺泡周圍肌上皮細胞收縮,排出乳汁,并促進子宮收縮。因此,吸吮排乳反射是保持乳腺不斷排乳的關鍵,日后建立條件反射,嬰兒的哭聲就可引起垂體生乳素及催產素的分泌。如在分娩后不及時地進行吸吮乳頭,往往會出現產后乳少。
三 哺乳可降低癌癥的危險性
癌癥以其愈來愈高的發病率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防治癌癥的重點在預防、降低癌癥危險性。母乳喂養可以降低女性患乳腺癌尤其是絕經前乳腺癌的危險,也可以降低子宮癌和輸卵管癌的危險。這主要是由于在哺乳期間所降低的雌激素引起的,促使乳房、子宮及輸卵管細胞增長的雌激素越少,這些組織癌變的危險則越少。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想了解鎖陽固精丸的相關情況
2024-10-28服用銀花泌靈片后小便增多是何原因
2024-10-28寧泌泰膠囊屬于中藥制劑嗎
2024-10-28前列腺增生肥大排尿不暢能否吃前列康
2024-10-28淋菌性尿道炎多次復發應如何治療
2024-10-28右歸丸適合哪些人群及服用方法
2024-10-28非那雄胺片主要用于治療哪些疾病
2024-10-28非那雄胺片效果不錯,能自行使用嗎
2024-10-28
熱門文章
催產素副作用詳解:科學使用,母子平安
2024-10-31懷孕的七大注意事項,你一定要知道
2024-10-30山竹孕婦可以吃嗎?專家詳解食用安全性與注意事項
2024-10-28嬰兒奶粉挑選攻略,營養全面助成長
2024-10-28在什么情況下容易懷孕?了解這些助您好孕
2024-10-24新手爸媽必看:嬰兒吃奶噴涌現象怎么辦?
2024-10-16“十個寶寶九個黃”,詳解小兒黃疸正常值
2024-10-14嬰兒什么時候理發?專業指導來了!
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