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后產婦的身體變化?你知道有這些嗎
分娩之后的這短短的時間內,產婦的身體在發生著驚人的變化,分娩后也是身體恢復和調理的關鍵時期,這些變化產婦要知道,了解了之后,可以及時做調理和恢復保養!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分娩后產婦的身體變化
1、體重迅速減輕
女性在孕期一般都是吃吃吃、補補補,孕期的體重要比孕前增加了幾十斤,而在分娩之后,體重會迅速下降,更在不斷減輕。這是因為分娩后,寶寶娩出,去除了寶寶的體重、羊水的重量等等。有些新媽咪還在想著產后著急減肥,還是不要了,月子里的首要任務是養好身體,讓奶水充足起來,減肥就暫時不要去想了。
2、子宮在迅速收縮
剛剛分娩完,女性的身體在發生變化,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原本圓鼓鼓的肚子一下子收縮回來了,分娩后需要讓子宮收縮得越快越好,子宮快速收縮,身體才能夠恢復到孕前的狀態,你可以不斷按摩腹部來幫助子宮收縮。一般在產后的十天到半個月左右,子宮會降入小盆骨腔內,這時候,如果子宮收縮得好,在腹部就不會摸到子宮底了。也有些產婦因為體質原因,子宮收縮較慢。
3、身體會變得非常虛弱無力
分娩之后,所有的新媽咪都是虛弱無力的狀態,分娩是一件非常消耗體力的活動,分娩后身體一下子就空了,變得虛弱無力、一點勁兒都沒有,這也是身體一個非常大的變化。此時,打了勝仗的新媽咪們,需要好好休息休息了,休息得越好,身體恢復得就越快。別擔心,身體的軟弱無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好轉的,所以,抓緊時間休息吧!
4、心態上的大變化
大多數的新媽媽在分娩之后,在心態上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以前看別人帶孩子、曬娃似乎是一件很容易又很幸福的事情,真到了自己生產后,才發現,所面臨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手忙腳亂不說,睡也不夠睡,腰酸背痛、渾身無力也十分影響情緒,從而造成情緒失控。有部分新媽咪由于產后的多方面的壓力而患上了產后抑郁癥,后果也十分可怕。
產婦分娩后注意什么
(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分娩時產婦體力消耗很大,不時地看護嬰兒更易疲勞,若不注意休息睡眠,易加快衰老,不僅肌肉松弛,還能出現黑眼圈,所以產后頭兩天要注意休息不能累,3—4天后也只能在室內做些短時間的輕微活動。會陰破裂嚴重的,至少要臥床休息一星期。過早地參加較重勞動,易出現子宮脫垂,應特別注意。
(二)要注意臥床姿勢。
產后子宮內的血液、脫落的組織及黏液混在一起經陰道流出稱為惡露,產后3—7天最多,若總是仰臥,不但易出現子宮后倒,引發腰痛白帶增多,惡露也不易排出。因此睡姿應取側臥位和俯臥位。
(三)居室要通風,產婦要講清潔。
受舊風俗影響,至今我國還有些地區有人主張,把產婦居室關得嚴嚴的,對“風”懼怕3分,不讓一絲一縷新鮮空氣進入室內,產婦在這種空氣污濁的室內數十天會嚴重影響健康,在夏天更易生痱子、中暑。還有人主張不讓產婦刷牙、洗頭、洗腳、用水擦身,怕引出“月子病”,這對產婦更是不利??茖W的做法是,產婦應勤換內衣內褲和床單,大小便后特別是哺乳前更應注意洗手。要注意對會陰的護養,每天都應用溫開水或1:5000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或1:2000的新吉滅爾清洗會陰等處。會陰有傷口時,可用70%的酒精紗布外敷傷口,每天1—2次。沒有酒精的,用60度的白酒也可以。如有縫線時須于產后4—5天去醫院拆線。
(四)要注意護發。有關調查資料,產后脫發的發生率約為35%—45%。
懷孕期間由于偏食挑食、食欲不振,都易造成體內蛋白質、微量元素(特別是鋅)和某些礦物質攝取不足;分娩后由于體內環境的改變,常會導致性激素失衡;生小孩時由于失血過多,也易造成營養不良。這些都會使毛囊細胞發育不好、毛發易脫落。所以產后應及時補充營養,多吃些補血食物如動物的血、紅糖。軟體動物(如牡蠣)含鋅最多應多吃點,更應多吃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勤洗頭不僅能使頭發清潔,還能增加毛囊的呼吸、促進頭發新生,但是洗頭發時,千萬不可用堿性大的肥皂洗。經常梳頭(也可用十指經常揉搓頭皮)能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利于頭發新生。
(責任編輯:黃婉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想了解鎖陽固精丸的相關情況
2024-10-28服用銀花泌靈片后小便增多是何原因
2024-10-28寧泌泰膠囊屬于中藥制劑嗎
2024-10-28前列腺增生肥大排尿不暢能否吃前列康
2024-10-28淋菌性尿道炎多次復發應如何治療
2024-10-28右歸丸適合哪些人群及服用方法
2024-10-28非那雄胺片主要用于治療哪些疾病
2024-10-28非那雄胺片效果不錯,能自行使用嗎
2024-10-28
熱門文章
催產素副作用詳解:科學使用,母子平安
2024-10-31懷孕的七大注意事項,你一定要知道
2024-10-30山竹孕婦可以吃嗎?專家詳解食用安全性與注意事項
2024-10-28嬰兒奶粉挑選攻略,營養全面助成長
2024-10-28在什么情況下容易懷孕?了解這些助您好孕
2024-10-24新手爸媽必看:嬰兒吃奶噴涌現象怎么辦?
2024-10-16“十個寶寶九個黃”,詳解小兒黃疸正常值
2024-10-14嬰兒什么時候理發?專業指導來了!
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