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春”“接春”豐富多彩的客家人立春習俗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征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廣東梅州、河源、惠陽等縣江西、四川、廣西、湖南、臺灣、海南、福建,香港部分地區,分布約120余縣。先世居黃河流域,西晉末年(4世紀初)、唐代后期(9世紀末)因戰亂大批南下。1270年代南宋滅亡後又遷至贛、閩、粵等地。自稱“客家”或“來人”,以區別於本地人。客家話是漢語方言之一,保留較多古漢語音韻。客家人不僅具有語言上的獨立性,更具有獨特的風俗習慣與文化傳統。客家的立春習俗豐富多彩,以下介紹的就是客家常見的立春習俗。
交春
贛南、閩西地區的客家人習慣將立春這一節氣稱之為“交春”。客家的“交春”不包括立春節氣的三侯(五天為一侯),而特指立春日“春”到來的時刻。交春之時,客家傳統習俗需家家戶戶放爆竹相迎,閩西三明客家更對天禮拜,名曰“接春”。這一天,當立春時刻到來時,贛南客家人那怕是在半夜,人們也要點燃香燭,鳴放鞭炮,以示迎春,接著便擺春酒,吃春卷,舊時還要耍春燈,相互慶賀。如何判斷交春時刻?客家人往往將雞蛋豎起,若松手而蛋不倒即是“春”來了。或者將雞蛋置于水中,交春之時一到原本橫向浮在水面的雞蛋便能慢慢豎起來。客家民間認為只有這一時刻,新的一年才真正開始。客家的立春習俗,無論“拜春神”(即祭芒神)、“吃春餅”還是“送春牛”、“舞春牛”均顯得非常古老而傳統。周代有天子設東堂迎春的儀式,當時祭祀的是春神即句芒神。句芒亦稱芒神,是主管農事之神。遠古時期, 最早在立春日祭祀者除專職的禮官外,便是從事耕作的農人。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開始有祭春牛的民俗活動,而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97年)則有送春牛、吃春卷等習俗。送春牛也叫報春、打春、贊春,有人在立春前幾日邊敲小鑼竹板,邊唱贊春詞,挨戶送春牛圖。
拜春神
客家的春神即古老的句芒神,是眾神中主管農業的天神。客家作為中國農業文明的典范族群,對春神格外崇拜。接春三明客家的拜春神習俗名曰“接春”。交春之時,耕讀之家在大門上張貼“迎春接福”、“春到家興”、“春到福臨”等紅紙條幅以表迎接春神。立春時節在每年公歷(亦稱“西歷”)2月4日或2月5日,也就是在閩西客家人“老歷年”的前后。立春在過年之后稱作“年里春”,立春在過年之前稱作“年外春”。報春所謂報春就是立春前一日以及立春當日,讓人扮演成春官、春吏或春神的樣子,于街市、里社道路上高聲喧叫“春來哩”、“春到哩”,將春天來臨的消息報告給鄰里鄉親。報春民俗的另一層用意在于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