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做宅男宅女損害健康
許多臨床醫生發現,大量疾病都呈現年輕化傾向,甚至出現二十出頭心肌梗塞、腦卒中十來歲頸椎病等極端表現。究其原因還是生活方式不當,相當多數的年輕人滿足于“宅”的生活,每天兩點一線,長時間久坐學習工作,或者上網聊天打游戲。專家指出,這種生活方式會使人體氣血不暢,代謝下降,各種疾病提前報到。
脂肪囤積,埋下隱患
宅男宅女肥胖者不在少數,他們往往吃飯沒有規律,依賴于方便食品或快餐,平時又久坐不動,攝入的脂類、淀粉會過多地轉變為脂肪貯存體內,人就肥胖起來。長期肥胖,久而久之,各大、小動脈管內壁將淤積下大量脂類,導致全身組織系統供血不足,加速各種疾病的發生,這無疑造成一種惡性循環。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常務副主任鮑玉倩指出,肥胖是一種獨立的疾病,也是其他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例如糖尿病。體重每增加1公斤,患糖尿病的危險至少增加5%。肥胖者發生Ⅱ型糖尿病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的3倍,約50%的肥胖者將來會患上糖尿病。8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時超重。肥胖可以使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期望壽命縮短8年。
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有一項歷時10年的研究報告 減少久坐行為,對防治Ⅱ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義。一個人長期缺少活動,再加上營養過剩,日久勢必導致體內代謝紊亂而誘發糖尿病等疾病。
鮑玉倩建議,宅男宅女比較喜歡食用的可樂、漢堡等都屬于高熱量,一定要少吃。運動鍛煉可加速糖類和脂類代謝,每周至少要抽出5天,進行40分鐘以上的有氧鍛煉。
${FDPageBreak}
便秘痔瘡,常年相伴
27歲的設計人員劉越,是朋友圈中出了名的“宅男”。除了工作需要走出家門,他一般不出門,舒服地窩在家里看碟、打游戲、聊天、聽音樂……可最近他比較郁悶,因為肛門處長了一個小疙瘩,腫脹得很厲害,有時還有便血現象。
48歲的張女士在事業單位工作,整天在電腦前想文案,寫計劃,由于是單身,她回家后也沒有什么娛樂生活,還是繼續坐著上網,或看碟。久而久之,她開始便秘,兩個月前一次排便之后,她感到肛門一陣撕裂般的疼痛。從此,每次排便都非常疼痛。
上海中醫醫院肛腸科主任徐偉祥分析,久坐不動的人,身體缺乏運動,腸道肌肉就變得松弛,蠕動功能減弱,糞便下行遲緩,比較容易便秘。相比之下,女性便秘者更多,這是因為女性腹肌天生較弱,送便排出的力量小 另外進食精細且量少,體力活動少等也是女性便秘多的原因。
長期便秘會引起痔瘡,而久坐不動也是患痔瘡的一個獨立因素。久坐使血液循環減慢,身體內靜脈回流受阻,直腸肛管靜脈容易出現擴張。血液淤積后,局部靜脈曲張,就可能患痔瘡。
徐偉祥建議,宅男宅女等久坐者,應該經常變換坐姿,適當地增加活動。平時要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如慢跑、打太極拳等。除此,建議有空時做提肛運動。通過“提肛運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改善肛門括約肌功能。吸氣時,肛門用力內吸上提,緊縮肛門,呼氣時放松。每次50下,約3分鐘,每日1到2 次。此外,經常用溫熱的毛巾在肛門周圍按摩以促進血液流動也是不錯的措施。
${FDPageBreak}
形成血栓,引發梗死
年前,二十才出頭的小C突然腦梗了,并導致半身不遂,周圍的親朋好友都為她惋惜。這么年輕就中風,除了和小C身體肥胖有關,愛坐懶動也是一個原因。宅男宅女仗著年輕,不拿健康當回事,其實久坐不動,血液循環減緩,對心肺、 脾胃功能都是一種傷害,長此以往,身體各主要器官都會出現病變。
對心臟來說,久坐不動血液循環減緩,人體對心臟工作量的需求隨之減少,血液循環減慢,日久則會使心臟機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縮,易患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久坐者,冠心病發病率平均為12%,而經常運動以及體力勞動者為3%。
久坐不動,血液循環減緩,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傷神損腦,產生精神壓抑,表現為體倦神疲,精神萎靡,哈欠連天。若突然站起,還會出現頭暈眼花等癥狀。
長時間玩游戲上網,看書等,人久坐不動,血黏度升高,血流緩慢,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從深靜脈的管壁上脫落會隨著血流運行全身,如果這塊松脫的血凝塊或栓子比較大,它可能會嵌入肺中的一根動脈,引起肺栓塞。此時病人可出現咯血、胸痛、呼吸困難、氣急、紫紺,嚴重時迅速死亡。如果血栓停留在心臟血管就會心梗 進入腦部就可能腦梗。
心內科和肺內科醫生聯合建議,每坐一兩個小時就應該起身行走活動,每天不妨抽點時間做做廣播體操。做廣播操每節的即刻心率基本在100-120 次/分之間,是鍛煉心臟的最佳負荷。全套動作的最大心率可以達到140次/分,能對人體產生中等強度的運動刺激,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各器官的功能,增加肢體血流量。
${FDPageBreak}
肩頸腰痛,肌肉酸脹
頸椎病、腰椎病等骨科疾病正日益呈現出低齡化趨勢,從原先的四五十歲發展到二三十歲,門診中甚至出現10歲出頭的小患者。久坐少動的“宅一族”是重災區,有的孩子甚至能一天14個小時坐在書桌邊看書,除了用餐和去洗手間, 其他時間一動不動。
長時間坐著不動,感覺上似乎挺舒服,但對健康而言,卻未必是好事。久坐不動,病自叩門。久坐不動者肌肉活動減少,血液流量減少,肌肉供氧量不足,致使肌肉松弛、衰弱甚至萎縮。久坐不動者的關節滑液顯著減少而變得干燥,繼而容易引發骨與關節疾病。
長期低頭伏案工作者,由于頸椎長時間處于屈曲位,第五、第六節頸椎受應力最大,而頸部肌肉也處于緊張狀態,頸后部肌肉和韌帶最易受牽拉勞損,最終發生頸椎病。
(責任編輯:張燕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