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疳積有何癥狀及怎樣治療
小兒疳積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病癥,主要表現為形體消瘦、面色無華、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其發病與喂養不當、脾胃虛弱、感染寄生蟲、慢性疾病影響、先天稟賦不足等有關。治療方法包括飲食調理、中藥治療、推拿按摩、針灸治療、西藥治療等。
1. 癥狀表現
形體消瘦:小兒體重不增或減輕,肌肉松弛,皮下脂肪減少。
面色無華:面色發黃或蒼白,沒有光澤。
食欲不振:對食物缺乏興趣,進食量少。
精神萎靡:容易疲倦,活動減少,煩躁不安。
其他癥狀:可能伴有腹脹、腹瀉、便秘、口臭、舌苔厚膩等。
2. 發病原因
喂養不當:過度喂養或喂養不足,飲食結構不合理,如過多食用油膩、生冷、甜食等。
脾胃虛弱:小兒脾胃功能尚未健全,消化吸收能力較弱,容易導致脾胃虛弱。
感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影響營養吸收。
慢性疾病:如慢性腹瀉、肺炎等疾病,長期消耗身體營養。
先天稟賦不足:小兒出生時體質較弱,脾胃功能先天不足。
3. 治療方法
飲食調理:調整飲食結構,保證營養均衡,多吃易消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蛋類、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油膩、辛辣、生冷、甜食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中藥治療:可選用參苓白術散、保和丸、肥兒丸等中藥方劑進行調理,但需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推拿按摩:通過按摩腹部、捏脊等手法,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針灸治療:針刺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調節脾胃功能。
西藥治療:如有微量元素缺乏,可補充相應的微量元素,如葡萄糖酸鋅、維生素 D 等。
4. 預防措施
合理喂養:遵循定時、定量、定質的原則,根據小兒年齡和體質合理安排飲食。
注意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定期驅蟲。
適當運動:增加小兒戶外活動時間,增強體質。
調理情志:保持小兒心情舒暢,避免過度緊張和焦慮。
5. 就診建議
當發現小兒出現疳積癥狀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兒科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微量元素檢測、血常規等,以明確診斷,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小兒疳積需要家長引起重視,早發現、早治療,并注重日常的調理和預防,幫助小兒恢復健康。
(責任編輯:家醫在線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瀘州皮膚科比較好的中醫院
2025-01-15三亞哪個中醫院的皮膚科好
2025-01-15桂林哪個中醫看皮膚科好
2025-01-15韶關的中醫院看皮膚科哪個好
2025-01-15濟寧哪個醫院中醫皮膚科好
2025-01-15煙臺哪個中醫院皮膚科最有名
2025-01-15九江哪個中醫院皮膚科好
2025-01-15九江哪個中醫院皮膚科比較好
2025-01-15
熱門文章
氯氣泄漏時用何種物品捂口鼻合適
2025-02-15常見運動損傷有哪些及怎樣預防
2025-02-15聚合氯化鋁對人體是否存在危害
2025-02-15除布洛芬外還有哪些常用退燒藥
2025-02-15核酸檢測情況通常有哪幾種?
2025-02-15核酸檢測過程會令人難受和疼痛嗎
2025-02-15爆炸通常易導致哪些器官損傷?
2025-02-15哪些飲食有助于補腎壯陽
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