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養生需注意三件事 防寒可多吃這些
立冬之后,從此正式進入中醫說的“封藏之季”。所謂“封藏”,既包含御寒保溫之意,也包含貯備人體精氣之意,下面的三點,對于冬天的養生尤其重要:
立冬后養生要做三件事
1、吃暖
冬天要吃溫熱的食物,不光是指食物的溫度,還有食物的屬性。羊肉、胡蘿卜、南瓜、小米、飴糖、橘子、桂圓、大棗、紅茶,以及糧食、堅果都是溫性的。而且,最好用飴糖代替白糖,因為白糖、冰糖偏涼。體質虛寒的人,冬天適合喝紅茶,最好加幾勺飴糖。如果脾胃虛寒,可以再加上10克炒麥芽,經過炒制的糧食,溫補的力量加大,用開水沖泡后,就是一杯泛著糧食甜香的冬日暖茶了。
2、晚起
《黃帝內經》有個起床準則:“以待日光”,意思是作息要以陽光為準,早上起床,要等到太陽升起的時候。冬天晚起,不僅能預防感冒,很多疾病都是在寒冷的清晨高發的,特別是心梗和腦中風這些要命的病。冬天,非但不要早起,太陽下山后,也不要大運動量鍛煉,否則會耗損本身已不強壯的陽氣,犯了“冬要封藏”的大忌。
3、保溫
日本癌癥研究者最近發現,癌癥高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現在人的體溫降低了0.5度。而體溫過低就是全身能量不足的表現。這一點在中醫也可解釋為癌癥是“陰邪”,癌癥病人都怕冷。腰以下如果受寒,血液回流心臟就要變慢,就要出現中醫說的“寒凝血淤”。特別是女性,如果腰腹部受寒,先是引起“盆腔淤血”,之后婦科疾病叢生、陽氣虛弱的各種惡果接踵而來。
立冬應該如何防寒?
多吃防寒食物
1、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寒冷天氣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葉類蔬菜等。氣溫驟降,身體一些部位對寒冷特別敏感,應當特別注意保暖。
2、動物肝臟、胡蘿卜可增加抗寒能力。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并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卜、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3、海帶、紫菜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產生熱量。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發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4、多吃主食,適當吃點羊肉、鵪鶉和海參。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御寒效果最好。
其他防寒方法
人的抗寒能力,多吃產熱食品及補品固然重要,但不僅如此,還要做到房間溫度適宜和衣被暖和。尤其手、腳、耳、鼻、臉等部位,離心臟較遠,處于血管分布的末梢,應加強保護,以免凍傷。
如衣被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或衣著過多、室溫過高,極易導致機體熱量失衡,增加患感冒的概率甚至誘發多種疾病。因此,衣帽被褥能保暖,住室能御寒。嚴寒季節,風濕性關節炎、神經痛、慢性炎癥患者,因寒冷而疼痛加重,俗稱“天氣痛”,做好保暖尤為重要。高血壓、哮喘、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在寒冷季節往往病情加重甚至發生意外,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精神愉快,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才能平安地度過寒冬。
(責任編輯:鄭永儀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