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疾病浸足療
浸足療法是用藥液浸泡雙足,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我國傳統醫學認為:春天洗腳可升陽固脫;夏天洗腳能祛溫除邪;秋天洗腳可潤痛肺腑;冬天洗腳,能暖和丹田。本療法用于防病治病,通過藥、熱摩擦等共同作用于人體足心涌泉穴,使人體經血流暢,心、腎、肝、脾諸臟腑得養,病痛祛除、身體康健。
一、浸足療法的適應癥
浸足療法多用于防治人體心、肝、脾、腎、子宮等臟腑疾病,常期應用可有增強心腎功能之效。
二、浸足療法的操作方法
應用浸足療法時首先應辨病辨證選用有效的方劑。用清水將藥物加水煎煮、去渣,待藥液溫度降至40~50度時,將雙足浸泡于藥液中。浸泡時患者可自行用手按摩雙足穴位,每晚睡前一次,每次浸泡20~30分鐘(藥液涼了加溫)。浸泡完畢后用熱水洗凈雙足,毛巾擦干,平臥并抬高雙足20~30分鐘。
三、浸足療法臨床應用舉例
1、失眠:磁石、荊芥、夜交藤、丹參、獨活、遠志各15克,水煎去渣,加熱水至3000毫升(水溫約攝氏40度)浸足,每晚睡前1次。
2、高血壓:夏枯草、磁石、決明子、生龍骨、川芎各15克,草藥煎汁去渣倒入米醋合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鐘。
3、遺精、早泄:熟地、澤瀉、杜仲、防風、巴戟天、公丁香各15克,水煎去渣加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晚睡前1次。
4、急性結膜炎:野菊花、木賊草、薄荷葉各15克,煎水去渣加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日1~2次,每次20分鐘。
5、足部凍傷:桂枝、茄秧、白芷、防風、細辛各15克,水煎加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日2次,每次20分鐘。
四、浸足療法的注意事項
1、浸足療法水溫應保持在攝氏40度左右,水溫不能過高防止燙傷。
2、智力障礙、小兒、藥物過敏者禁用此療法。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