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滋補治病兩相宜
阿膠,是以古代山東東阿縣阿井之水煎熬驢皮而成的膠,因阿井名而命之為阿膠。阿膠,性味甘平,無毒。是進補、治病的主藥之一,亦是不少古方的主藥之一。
【黃連阿膠湯】
本方出東漢張仲景《傷寒論》,全方由阿膠、黃連、黃芩、芍藥、雞子黃組成,治陰虛血少,心陽亢盛,心火上炎所致之“心中煩,不得臥”。
阿膠補陰,滋陰和陽;黃連、黃芩清心中煩熱;芍藥佐阿膠,于補陰之中收斂陰氣;雞子黃佐黃連、黃芩,于瀉心火之中補養心血。全方配伍心腎交合,水升火降,心火下降,心陰心血得養而心神安寧。
本方至今仍為臨床常用的重要方劑,治療陰血不足,心火獨亢所致的“虛煩不得眠”,療效顯著。
【芎歸膠艾湯】
芎歸膠艾湯,首見于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本方由阿膠、川芎、甘草、艾葉、當歸、干地黃、芍藥等七味組成,治婦人沖任虛損,月經過多,甚則崩漏不止,或妊娠胎動不安、下血、腹痛,或產后下血淋漓不斷。
本方以阿膠補血止血,艾葉溫經止血,二藥相伍為君,調經安胎,治崩止漏 ;地黃、芍藥、當歸、川芎(即四物湯)為臣、佐藥,補血調經,兼活血調血以防日久留瘀;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補血止血,調經安胎之功。
【黃土湯】
黃土湯,載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本方由阿膠、灶心黃土(一名伏龍肝)、生地、黃芩、炮附子、甘草、白術等七味組成。臨床用于脾陽不足,中焦虛寒而見大便下血,或吐血、衄血,及婦人崩漏,血色暗淡不鮮,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者。黃土湯可治療諸出血證,尤其以便血為主。
本方以灶心土為君,溫中止血;以白術、附子為臣,溫脾陽、助中氣,以恢復脾統血之功;佐以阿膠、生地滋陰養血止血,合黃芩可制約白術、附子的溫燥之性,合白術又免阿膠的滋膩呆滯礙胃;甘草調中為使。諸藥配合,寒熱并用,標本兼治,剛柔相濟,溫陽而不傷陰,滋陰而不礙陽。本方療效確切,深受后世醫家之推崇。在唐、宋時期的大型方劑類專著中都有同類方劑的記載,可供現代醫家參考。
【茯苓丸】
南宋醫家楊士瀛指出:阿膠乃大腸之要藥,有熱毒留滯腸道,阿膠能疏導;無熱毒留滯腸道的服之則能平安。由此可知,大便泄瀉、下痢皆可以阿膠配伍其他藥物組方論治,尤宜于脾氣虛寒和產后泄痢。
茯苓丸,見唐《外臺秘要》引《必效》方。本方由阿膠、黃連、茯苓組方,治腸胃氣虛,冷熱不調,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口渴,小便不利等證。
泄痢久則傷陰,故以阿膠養血補陰以扶正;黃連苦寒,燥濕止泄痢,合阿膠則燥而不傷陰 ;茯苓健脾和中。合用之,燥而不傷陰,潤而不滯脾。
【補肺阿膠湯】
補肺阿膠湯由阿膠、牛蒡子、甘草、馬兜鈴、杏仁、糯米六味組成,治肺陰虛熱盛,火旺致咳嗽氣喘,咽喉干燥,干咳少痰,或痰中帶血,脈浮細數,舌紅少苔。
本證肺陰虛為本,故重用阿膠滋陰補肺,養血止血;牛蒡子疏風熱,利咽膈 ;馬兜鈴清肺熱,化痰止嗽;杏仁苦溫潤降,肺氣順降,肺熱疏散,咳喘咽干自止;糯米、甘草滋益脾陰,培土益中,助阿膠共奏養陰補肺,寧嗽止血之效。不論小兒、成人,肺陰虛燥熱咳嗽均可服用。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