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養生不盲從
驚蟄養生不盲從
驚蟄,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歷的3月5日或6日,此時太陽處于黃經345度。農歷書中記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斗”即斗綱,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顆星。它們隨著天體的運行,斗綱所指的方向和位置也在變化,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在陽歷中,斗指丁時,太陽正處于黃經345度。
“驚”即驚動,“蟄”是一個形聲字,從蟲,執聲,本義是動物冬眠,藏起來不食不動。《說文》解釋說,蟄,藏也;《爾雅》給出的意思是,蟄,靜也;《易·系辭下》給出的注解是,蟄,潛藏也。總的來說,驚蟄就是天氣轉暖,春雷初響,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而事實上,真正使冬眠動物蘇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聲,而是逐漸回升的氣溫。氣溫回升到一定程度時,地下的溫度自然也隨之升高。蟄伏在地下的蟲子對溫度極為敏感,感覺到春天的氣息,它們就開始到地面一_L活動了。
驚蟄時節,我國有些地區已是桃紅李白,黃鶯鳴叫,紫燕翻飛,大部分地區都已開始春耕。有諺語云:“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驚蟄時節的養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自身體質的差異,分別從精神、起居、飲食等方而進行合理的調養。
人的體質受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會形成各種相對穩定的特征。
這些特征往往決定著機體對外在環境變化所作出的反應,通常表現為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在病變過程中的傾向性。因此,驚蟄時節養生應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體質差異實際上是指體質養生中因人養生的·個方面。由于人體察賦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其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對穩定的某種特征,這種特征往往又決定著機體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變過程中的傾向性,因此在養生中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中醫所說的體質是形與神的綜合反映。所謂“神”,是指人體在后天因素影響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總和。“行”與“神”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
我國早期的醫學著作《靈樞·陰陽二十五人》根據人的形體、膚色、認識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強弱、性格靜燥,以及對季節氣候的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將體質分為木、火、土、金、水五大類型。此書又根據經絡氣血在頭面、四肢所反映出的生理特征,將上述體質類型進一步細化,每一類又分成五類,從而得出了“陰陽二十五人”之說。
《素問·異法方宜論》指出,由于東西南北中五方地域環境氣候各不相同,居民的生活習慣也有差異,人們所形成的體質不同,易患不同的病癥,因此治法也應有所區別。
朱丹溪的《格致余論》也說:“凡人之形,長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蒼,薄不及厚。而況肥人多濕,瘦人多火;白者肺氣虛,黑者腎不足。形色既殊,臟腑亦異,外證雖同,治法迥別也。”
《醫理輯要·錦囊覺后篇》中又有:“要知易風為病者,表氣素虛;易寒為病者,陽氣素弱;易熱為病者,陰氣素衰。易傷食者,脾胃必虧;易老傷者,中氣必損。”
可見,體質不同,發病的原因也就不同。而改善不良的體質狀態,也正是養生的二關鍵。
體質不是固定不變的,即使在同一環境中,只要我們積極地面對生活,并采取科學合理的養生措施,也是可以改良體質,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