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習慣的不規律,糖尿病群體越來越壯大,自然身邊得糖尿病的朋友就多了。不少人發現肥胖的的糖尿病的比較多,瘦小的人不容易患上糖尿病。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1型糖尿愛“瘦”
所說的糖尿病典型癥狀“三多一少”(即吃飯多、喝水多、排尿多,體重減輕),主要出現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這類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為胰島素“絕對”不足。胰島素缺乏,人體就不容易儲存能量,于是就會消瘦。這類糖尿病多見于青少年,起病前體重多屬正常或偏低,發病后體重明顯下降。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終身進行胰島素替代治療。經過合理治療后,1型糖尿病患者可逐漸“變胖”直至體重正常。
2型糖尿病“胖瘦皆有”
2型糖尿病患者的體型則胖瘦皆有。一般來說,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過胖的“歷史”,發病后體重會有所減輕,但由于體重基數大,因此不那么明顯。一般來說,在沒有刻意節食的情況下,一個月內體重減輕超過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醫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總數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稱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胰島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細胞多,脂肪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異常,游離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島素抵抗。在歐美等國家,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胖子,但在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率沒有那么高。所以,即使是輕微超重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襲”。
而在2型糖尿病的瘦患者身上,胰島素抵抗似乎沒有那么明顯。但這類患者由于長期血糖控制差,病程長,體內胰島細胞功能缺陷,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導致體重有所下降。有些人認為,2型糖尿病患者變瘦,就是轉成1型了,這是不對的。1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免疫和遺傳,而2型糖尿病多是在遺傳背景下由不良方式引發的,所以,二者并不會互相轉化
外瘦內胖更要警惕糖尿病
中國及所有亞裔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并不高,但為何糖尿病的發病率卻一路走高呢?這涉及到一個問題——腹部脂肪。有些人看起來不胖,但其內臟脂肪細胞的數目和脂肪容積卻很高,表現“外瘦內胖”。這類人的一個特點就是腰圍較大或腰、臀比較大,因此也被稱為“腹型肥胖”或“向心型肥胖”。他們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如果不采取限制飲食或增加運動等措施減少內臟脂肪堆積,則可能使胰島素細胞受到損傷,從而促發糖尿病。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水果大揭秘
2024-11-01馬齒莧能治療白發嗎?專業解析與科學建議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