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養生三關鍵:常按4個穴位
失眠著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如何擺脫失眠困擾?想必已經成為無數失眠人士共同關心的話題。其實,治療失眠也很簡單,除了吃安眠藥,中醫表示常“蹬腿”常按摩也是有助安眠的。
常“蹬腿”助睡眠
中醫理論認為:諸病因寒起,寒從足下生。腳為諸陰所聚,最易發冷。因此,許多女性及老年人一到冬季便手腳冰涼,怎么揉搓都無法溫暖。這時可選擇睡前練習一下“蹬腿操”,既可暖足,又能助眠。
“蹬腿操”的方法很簡單:入睡前,在床上平躺,雙手抱頭,由慢到快做蹬腿運動,每腿可做3分鐘,然后再換另一條腿,反復進行,至腿腳發酸為止,具體時間和次數可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逐漸增加。同時,可在睡前多用熱水泡泡腳,泡腳時揉揉腳底,也能起到暖足和助睡眠的作用。
按摩穴位 趕走失眠
涌泉:此穴位于人體足底,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是腎經的首穴。《內經》:“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后用雙拇指從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處,做前后反復的推搓;或用雙手掌自然輕緩地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熱感為適宜。按摩此穴位,有良好的補腎作用,可補腎安神。經常按摩也有固本培元、延年益壽的功效。
太溪:腎虛或陰虛火旺者,按摩太溪穴。此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腎經的原穴。經常按摩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功效。
神門:心氣虛或心血虛者選神門。此穴位于手腕部位,手腕關節之掌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是心經的原穴。按摩神門穴可掐、揉、刺激,以有輕微酸脹感為宜。可補益心氣,安定心神,有安神助眠之效。
太沖:肝火旺盛或肝氣郁滯者選太沖。此穴位于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是肝經的原穴。點揉太沖穴,從太沖揉到行間。有清瀉肝火,疏肝解郁之效。
睡眠養生三關鍵
一關鍵要規律。常言道:“眠不過子時。”中醫認為,“陽入于陰則寐(入眠),陽出于陰則寤(醒來)”。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陰主靜,故夜半應長眠,在子時(23點~1點)前就寢易于進入最佳睡眠狀態。而“午時”(11點~13點)則是人體經氣“合陽”的時候,在午時休息30分鐘,可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正如清代曹庭棟在《老老恒言》中所言:“每日時至午,陽氣漸消,少息以養陽;時至子,陽氣漸長,熟睡以養陰。”可見,子時大睡,午時小憩,睡好“子午覺”,是養生的一大法寶。
二關鍵要和胃。古人云:“胃不和則臥不安。”飲食和睡眠有著密切的關系,特別是晚餐,往往直接影響睡眠的質量。晚餐宜吃些清淡、溫和易消化的食物以幫助“胃和”,胃氣和合,則陽易入陰,從而有利于睡眠。若吃些大魚大肉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或喝些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料,則易令胃氣不和,導致陽不入陰,從而形成失眠。
三關鍵要靜心。俗話說:“先睡心,后睡眼”,強調了睡前靜心的重要性。睡前力戒過多談話、過度娛樂、憂愁焦慮或情緒激動,不看過分刺激的電影或電視節目,使心神得以平靜,則陽氣容易入陰。此外,睡前半小時可在庭院或花園中散散步,聆聽大自然發出的各種天籟之音,呼吸新鮮空氣,可放松情緒,調節身心,幫助陽氣入陰,對睡眠也頗有益處。
(責任編輯:潘瑋璐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