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中藥進補有原則 首選3種貴藥材
“冬令進補,來年打虎”,入冬以后,人們開始增加飲食營養,部分亞健康人群更是選擇以中藥材為主的食療進行調理。中醫專家指出,是藥三分毒,人們須在職業醫師或藥師指導下進行中藥調理,切不可通過網絡或書籍等方式“自學成才”自開“藥方”。
進補的分類
從方法分,進補分為精神補益、飲食補益、藥物補益、按摩補益和艾灸補益等。
虛證有不同性質和表現,從氣血、陰陽方面分,虛證可以有氣虛、血虛、氣血兩虛,陰虛、陽虛和陰陽兩虛;從臟腑分,又各有不同。針對虛證補益的不同作用,分為補陽(又稱壯陽)、補陰(又稱滋陰)、陰陽雙補,補氣(又稱益氣)、補血(又稱養血)汽血雙補等;針對臟腑的不同虛證,有益腎、健脾、補肺、養心、養肝等之分。在實際運用中,由于虛證往往不只表現為一種,虛證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傳變,所以補法也就不完全一樣,但總還是離不開對氣血、陰陽、臟腑的補益。
據體質來調理
什么是“體質”?簡單地說,就是每個人“身體的素質”。在臨床上,體質與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治療有密切的關系。
一般來說,不同年齡層的人,像正值發育期的青少年、中壯年、老年人,都各有進補方式。但是,現代人由于飲食與生活方式各有差異,即便是同樣“生理年齡”的人,也會呈現不同的健康狀況,因此,決定進補前一定要洽詢中醫師,讓醫師依據個人體質等因素,開立處方,并調整藥材的劑量。
冬天中醫養生的5種常見藥材
干姜,其味苦、澀,性溫,歸脾、肝經。它同屬溫補藥材,具有溫經止血及溫中止痛功效,以及兼具溫肺作用,可用來化痰止咳。
玉桂,其味辛甘,性熱,歸脾、腎、心、肝經,且具溫補腎陽、溫中逐寒、散寒止痛等作用,可治療腹痛。
蜀椒,又名川椒,乃花椒的成熟外皮,味辛,性熱,歸脾、胃、腎經。有溫中止痛的功用,能治脾胃虛寒。
胡椒,屬辛熱,歸胃、大腸經,可治胃寒。
丁香,性味辛,屬溫,歸脾、胃、腎經,能溫中降逆、散寒止痛及溫腎助陽。以上五種藥材均屬于溫補性質中藥,于冬天應用,能夠溫中御寒,但用藥前必須先請教注冊中醫的專業意見。
冬天中醫養生的3種貴藥材
人參:人參適用于身體虛弱者、呼吸氣短者、走路氣急者、盜汗肢冷者、咽于舌燥者、神疲乏力者、失眠多夢者、食欲不佳者以及高血壓、冠心病、肝陽、肝腫瘤、慢性腎炎、心肌炎等患者;紅參補益脾胃,補氣補血補陽均可奏效,但陰虛火旺者和高血壓患者不宜服用。適用于畏寒怕冷、手腳不暖、頭昏體倦、四肢乏力、關節酸軟、氣血不和、年老體衰和婦女貧血等;西洋參適宜人體肝火旺、口腔生熱瘡、陰虛陽亢、便干尿赤等患者,可補陰生津,有降血壓、血脂、血糖等功效。
阿膠:阿膠又叫“驢皮膠”,被稱為“補血圣藥”,性味甘平,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等功能,適用于血虛引起的臉色姜黃瞧悴、頭暈眼花、心煩失眠及婦女月經過多、妊娠出血(先兆流產)等。由于阿膠尚具有滋陰潤肺作用,故又能治療碉虛肺燥之干咳無痰、痰少或痰中略帶血絲、咽喉干燥、面部潮紅、潮熱盜汗、舌紅少苔或舌淡苔薄白等癥。
鹿茸:鹿茸歷來是名貴滋補品,能增強免疫力,抗疾病抗衰老,老年人每年冬季適當服用可強壯身體、延年益壽;能補腎虛,益精血,強筋骨,用于腎陽不足、畏寒乏力、陽痿滑精、尿頻遺尿、女子不孕、產后虛弱等癥。
(責任編輯:林銀珍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