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補腎氣
吃什么補腎?醫認為黑色食物對應的是腎臟,吃什么能補腎壯陽?黑色食物補腎效果可是眾所周知,如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香菇、黑米、黑棗、桑椹、黑蕎麥、海參、何首烏等。就拿黑米來說,含18種氨基酸及硒、鐵、鋅等微量元素B1、B2,營養價值極高,具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功效。身體是否健康主要表現在腎臟上,一個人如果腎氣不足那么他的身體會出現很多問題,健康也是亮紅燈的。在我們日常生活里補腎的食物有哪些?我們應吃什么補腎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補腎的食物都有什么?
1、當歸:用于血虛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產后腹痛。當歸對子宮的作用取決于子宮的機能狀態而呈雙向調節作用。還用于慢性腎功能衰竭所致的腎性貧血。
2、阿膠:用于血虛經少,沖任不固的崩漏及妊娠下血。含多種氨基酸,治療貧血優于鐵劑,改善體內鈣平衡,可用于尿毒癥腎性貧血。
3、龍眼干:用于肝腎虧虛所致的血虛失眠,心慌等更年期癥狀。
4、豆腐:別小看一塊小小的豆腐,其實,豆腐和中,生津潤燥,與其他食物配伍,可有補腎壯陽,養陰益血之功效,為滋補強壯之品。適用于身體虛贏,陽痿遺精,小便頻數等癥。
5、黑豆:用于腎虧月經稀少,慢性腎病蛋白尿。
6、葡萄:從營養價值來看,葡萄不僅含有礦物質鈣、鉀、磷、鐵和多種維生素,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中醫學也認為,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脾、肺、腎三經,多吃葡萄可以起到補氣養血、滋腎宜肝的作用。這里要注意的是,市面上的葡萄種類和顏色極多,最能補的腎的是黑葡萄。但是葡萄性偏涼,胃寒的人要小心,一次不要吃得太多。
7、黑芝麻:甘平,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如《本草經疏》中就曾記載:“芝麻,氣味和平,不寒不熱,補肝腎之佳谷也。”尤其是腎虛之人腰酸腿軟,頭昏耳鳴,發枯發落及早年白發,大便燥結者,最宜食之。
8、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用于更年期陰虧火旺,頭暈眼花,虛煩失眠,性情急躁。還可用于慢性腎功能衰竭。
9、龜甲:陰虛血熱沖任不固的崩漏,月經過多。慢性腎炎的高血壓。
10、山藥:性平,味甘,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之功,無論是陰虛火旺或是腎氣不固而遺精早泄者,均宜常食多食。唐代食醫孟詵曾說:“山藥利丈夫,助陰力。”《日華諸家本草》記載:“山藥助五臟,主泄精健忘。”《本草求真》亦云:“山藥,本為食物,且其性澀,能治遺精不禁。”若能配合其他補腎固精食品,如芡實、蓮子等一并服食,效力更佳。
11、芡實:性平,味甘澀,能固腎澀精、補脾止泄。明代醫家繆希雍稱芡實為“補脾胃,固精氣之藥也”。《本草綱目》也認為,芡實“益腎,治遺精”。wuyi洛在《本草從新》中亦云:“芡實補脾固腎,助氣澀精,治夢遺滑精。”古代不少治療遺精早泄的名方,如金鎖固精丸、玉鎖丹、水陸二仙丹等,均是以芡實為主,配合蓮須、龍骨或金櫻子等研制而成。《本草新編》的經驗是:“芡實不特益精,且能澀精補腎,與山藥并用,各為末,日日米飯調服。”
12、鴿肉:鴿子又稱“白鳳”,雌雄交配很頻密,繁殖能力很強。鴿肉和鴿子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軟骨素、維生素和鐵、鋅等營養成分。具有補腎填精、溫陽益氣的作用。將鴿肉、鴿子蛋和枸杞子一起清蒸或煲湯食用,能使陰莖勃起更加有力。
13、韭菜:韭菜又叫起陽草、壯陽草、長生韭,是一種質嫩味鮮、營養豐富的蔬菜,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韭菜還是一味傳統的中藥,具有溫中補虛,補腎壯陽的作用。常用以治療脾腎虛寒導致的遺尿、多尿、陽痿、遺精等癥。又因其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可增加胃腸蠕動,因而治療習慣性便秘,預防腸癌;其含有的揮發油及含硫化合物,可促進食欲、殺滅細菌、降低血脂,對高血脂、冠心病病人有益。
14、粟米:又稱谷子、稞子。能補益腎氣。《名醫別錄》及《滇南本草》中都說到“粟米養腎氣。”明·李時珍還說:“粟,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需要注意的是,栗子不可多吃,每日最好不要超過10顆。
15、豬腰花:在民間豬腰花是最為常見的補腎食物,很多家庭在補 腎的時候都會吃一些豬腰花。但由于豬腰花中通常都含有比較高的膽 固醇,因此一些患有高 血脂的人群最好是少吃。對于一些正常的人群來說,豬腰花可以當做日常補 腎的一種佳品。
16、黑米:黑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以及鐵、鈣、錳、鋅等微量元素,有開胃益中、滑澀補精、健脾暖肝、舒筋活血等功效;黑米和紫米都是稻米中的珍貴品種,屬于糯米類。黑米“滋陰補腎,健身暖胃,明目活血”,“清肝潤腸”,“滑濕益精,補肺緩筋”等功效;可入藥入膳,對頭昏目眩、貧血白發、腰膝酸軟、夜盲耳鳴癥、療效尤佳。長期食用可延年益壽。
17、豇豆:又稱飯豆、長豆。性平,味甘,能補腎健脾,除脾虛者宜食外,腎虛之人也宜食用,對腎虛消渴、遺精、白濁,或小便頻數,婦女白帶,食之最宜。《本草綱目》曾這樣記載:“豇豆理中益氣,補腎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藥志》也說它能“滋陰補腎,健脾胃,治白帶,白濁和腎虛遺精。”
18、牛骨髓:有潤肺、補腎、益髓的作用。《本草綱目》說它能“潤肺補腎,澤肌,悅面”。對腎虛羸瘦、精血虧損者,尤為適宜。
19、羊骨:性溫,味甘,能補腎強筋骨。《飲膳正要》認為:“羊尾骨益腎明日,補下焦虛冷。”《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脊骨補骨虛,通督脈,治腰痛下痢;羊脛骨主脾弱,腎虛不能攝精,白濁。”唐代《食醫心鏡》還介紹:“治腎臟虛冷,腰脊轉動不得:羊脊骨一具,捶碎煮爛,空腹食之。”對腎虛勞損,腰膝無力怕冷,筋骨攣痛者,最宜食之。
20、蓮子心:為成熟蓮子種仁內的綠色胚芽,民間常用以泡茶飲,有清心火,止遺精的作用,對心腎不交、陰虛火旺的遺精患者,食之最宜。如《隨息居飲食譜》所云:“蓮子心斂液止汗,清心安神,止血固精。”《溫病條辨》中亦說:“蓮心,由心走腎,能使心火下通于腎,又回環上升,能使腎水上潮于心。”這正是蓮子心交通心腎的解說。《醫林纂要》還介紹一法:“治遺精:蓮子心一撮,為末,入辰砂一分。每服一錢,白湯下,日二。”這更增強了清心去熱的作用。
21、蓮須:又稱蓮花蕊,為蓮花的雄蕊。性平,味甘澀,有清心、益腎、澀精的作用。適宜心腎不交,陰虛火旺型遺精早泄者泡茶頻飲。如治“遺精夢泄”的固精丸,治“精滑不蔡”的金鎖固精丸等皆用之。明代醫家李時珍說:“蓮須甘澀,清心止血,通腎固精”,可治“男子腎泄。”《本草經疏》中也認為蓮須“治夢遺精滑最良”。
22、豬腎:性平,味咸。唐·孟詵認為豬腎“主人腎虛”。《日華子本草》說它“補水臟,治耳聾”。水臟者實指腎臟而言。故凡因腎虛所致的腰酸腰痛、遺精、盜汗及老人腎虛耳聾耳鳴,宜常食之。
23、淡菜: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隨宜居飲食譜》中說它“補腎,益血填精”。《本草匯言》亦云:“淡菜,補虛養腎之藥也,此物本屬介類,氣味甘美而淡,性本清涼,善治腎虛有熱。”所以,凡腎虛羸瘦、勞熱骨蒸、眩暈盜汗、腰痛陽痿之人,食之最宜。
24、干貝:又稱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補腎滋陰,故腎陰虛者宜常食之,清代食醫王孟英認為:“干貝補腎,與淡菜同。”《本草求真》中也說它能“滋真陰”,實則指滋補腎陰之義。
25、桑椹:俗稱桑果。性寒,味甘,有補肝、益腎、滋陰的作用。如《滇南本草》云:“桑椹益腎臟而固精,久服黑發明目。”清·王孟英還說:“桑椹滋肝腎,充血液,健步履。”故腎虛之人,尤其是腎陰不足者,食之最宜。
26、肉蓯蓉:性溫,味甘酸咸,不僅適宜腎虛陽痿者食用,對腎氣不固的遺精早泄患者,食之亦頗為宜。20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即有“肉蓯蓉益精氣”的記載,《日華子本草》亦云:“治男于泄精。”若用肉蓯蓉配合紫河車、韭菜子、山藥、栗子等食品一同食用,更有效益。
27、核桃仁:核桃性溫味甘,具有補腎固精,溫肺定喘,消石利尿,潤腸通便的功用。核桃中富含Ω-3脂肪酸、抗氧化物和維生素E等成分,已證實可預防血液中膽固醇升高,對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病患者的保健很有幫助。核桃受中、西方的食療和營養學者推崇。
28、雞蛋:可以說在我們現如今的生活中雞蛋非常的平凡,很多人甚至已經吃膩了雞蛋,但專家卻指出,在平時生活中適量的多吃些雞蛋可起到有效的養生保健功效。尤其是對于一些有腎虛癥狀的女性而言,適量的吃雞蛋能夠有效達到補腎的功效,這是由于在雞蛋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這些都是腎虛健康所必需的。
29、松子:內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常食松子,可以強身健體,特別對老年體弱、腰痛、便秘、眩暈、小兒生長發育遲緩均有補腎益氣、養血潤腸、滋補健身的作用。治療燥咳、吐血、便秘等病。。凡脾虛便溏、腎虧遺精、濕痰甚者均不宜多食。
30、松子:內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常食松子,可以強身健體,特別對老年體弱、腰痛、便秘、眩暈、小兒生長發育遲緩均有補腎益氣、養血潤腸、滋補健身的作用。治療燥咳、吐血、便秘等病。。凡脾虛便溏、腎虧遺精、濕痰甚者均不宜多食。
(責任編輯:黃詩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