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秋燥引起便秘 飲食+穴位按摩快速通便
黃帝內經?靈樞》記載:肺與大腸相表里。在中醫看來,肺與大腸互為表里,當肺燥下移至大腸,就易發生便秘,因此立秋過后,原本有便秘者癥狀會加重,平常大便比較不暢,也有可能發展為便秘。沒有便意、有便意且久久不散卻難排便、排便次數少且大便干硬,排便費力而且疼痛,種種便秘癥狀實在讓人苦不堪言!
不同類型的便秘:
原發性便秘:是指無器質性疾病存在而引起的便秘,功能性便秘、單純性便秘和特發性便秘均屬原發性便秘。
繼發性便秘:凡是在患有器質性病變或疾病的基礎上出現的便秘,就稱為繼發性便秘,又叫做癥狀性便秘。
一時性便秘:可能是因為旅行、搬家等生活環境改變或精神緊張、煩惱所暫時引起的便秘,或者由于食量減少,胃或結腸的排便反射不夠充分引起。
頑固性便秘:是由于先天結、直腸解剖結構變異而在不同年齡段逐漸產生排便困難的一類疾病。
預防和緩解秋燥引起的便秘,要做好以下五點:
1、秋季流汗較夏季少,讓人誤以為無需飲水,實際上大錯特錯;正確做法是保證水分攝入,晨起一杯溫水,白天實在不喜歡和白開水,泡蜂蜜、檸檬水也可,忌高糖飲料;
2、多吃生津潤燥的食物,白蘿卜、火麻仁、蓮子、沙參、玉竹、山藥等都不錯,但注意忌辛辣油膩食物,否則讓便秘火上加油;
3、多吃蔬果,蔬果中的天然膳食纖維,可以增進腸道動力,促進腸胃蠕動,并擴張腸道,讓排便變順暢。
4、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不要憋著,一旦習慣養成,到了這個時間就自然有便意;
5、平時可以做做提肛運動,每天30-50下,鍛煉肛門肌肉群,促進該部分血液循環,促進便意產生。
除了養成良好習慣,還可以使用穴位按摩達到通便的目的:
天樞:屬足陽明胃經穴,又是手陽明大腸之募穴,位于神闕穴(臍中)旁開兩寸處。具有調理腸胃、行氣活血之效,尤適宜氣滯所致之便秘。每次按壓10~15分鐘,每日兩次。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之合穴。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具有調理脾胃、疏通經絡、解痙止痛之效,并有強壯作用,尤適宜氣血虧虛所致之便秘。每次按壓10~15分鐘,每日兩次。
大腸俞:屬足太陽膀胱經穴,系大腸在背之腧穴。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具有通調大腸氣機的作用,可用于燥熱傷津所致之便秘。每次按壓10~15分鐘,每日2次。
支溝:屬手少陽三焦經之經穴。位于腕背側橫紋上3寸,尺、橈骨之間。具有清三焦熱、通關開竅、疏經活絡之效,適用于習慣性便秘。每次按壓10~15分鐘,每日兩次。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穴,系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之會穴。位于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凹陷處。具有健脾益氣、調補肝腎之效,應用極為廣泛,尤適用于女性便秘患者。每次按壓10~15分鐘,每日兩次。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