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精神障礙患者肇禍事件頻發,不少人都擔心自身的安全問題。因此,廣東省對在冊的50萬重性病患劃分風險等級進行防控。但就目前我國的精神衛生建設而言,我國精神科床位不足,精神專科醫生人數少,社區康復基本空白,面對這一情況,上至國家,下至社區街道,應制定哪些措施進行改善?閱讀全文
精神病患造成各種事故頻發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國精神衛生服務資源嚴重缺乏。以廣東為例,即使像廣東這樣比較發達,醫療設施相對比較完善的地區,仍有約一半需要住院的精神病人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入院接受治療。目前,廣東省用于精神疾病的床位約2.3萬張,精神專科醫生僅1700多名。但廣東省注冊登記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已有50萬...閱讀全文
精神疾病不僅僅是醫學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精神障礙患者的基數非常龐大,但由于資源不足,因此住院治療的僅是少部分,大部分患者仍舊生活在家里、社會里,為了防止他們做出一些危險性行為,這需要依靠社會,包括民政、殘聯、社區、共青團、婦聯、公安局等各個部門聯合,建立一個完整的社會管理體系,對精神障礙患者進行一個有效的...閱讀全文
對資源短缺問題,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資源。具體而言,又應該怎么做呢?“首先,從醫院的硬件、設備上而言——國家加大精神衛生方面的支出和投入,擴大精神心理科的住院范圍,增加住院床位,以及相應的精神心理機構,先部分解決精神疾病患者因沒有床位... 閱讀全文
增加精神科這一行業對醫學生的吸引力——國家應適當增加精神科醫生的待遇。“由于精神障礙患者容易沖動,且可控性相對較弱。與其他科室的醫生相比,精神科醫生所面臨的風險確實較大。因此,國家應該根據《精神衛生法》給予精神衛生從業人員發放崗位津貼或優惠... 閱讀全文
雖然暫時無法了解精神分裂癥的確切病因是什么,但根據多種致病因素,我們能總結出精神分裂癥的高危人群。
“從社會心理因素方面而言,一些性格比較內向或孤僻;不善于與他人交流,人際關系較差的這類人,有可能成為精神分裂癥的高危人群。”賈福軍所長表示,這類人群大多數不喜歡與他人分享自己的事情,且心理承受力較弱。因此,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有可能出現精神分裂。
上述這類人群出現精神分裂或是有跡可循,可另一類高發人群卻讓人意想不到——20-25歲青年。“大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發病年齡集中于16-35歲之間,其中20-25歲的青年占大多數。這或許與青少年這一特殊時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關... 閱讀全文
目前,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以及社會康復治療三種。在不同時期,運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患者在發病初期應先采用藥物治療——在神經遞質方面有抗多巴胺、抗去甲腎上腺素、抗血清素、抗膽堿及抗組織胺等作用,從而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運動興奮、幻覺、妄想、敵對情緒、思維障礙和異常行為等精神癥狀... [詳細]
到了康復期——患者能比較配合治療,且恢復了部分自制力的情況下,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再加上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由于不少精神分裂癥病人的認知功能——記憶、注意和執行功能等受到損害。這些認知功能的損害不僅影響病人的社交和職業能力。所以,可通過認知行為療法對記憶、注意等方面進行認知訓練... [詳細]
到了恢復期——患病的后期,還可以配合社會康復治療。當患者的病情基本恢復后,可到康復站、工療站、庇護工場等,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農園勞作,手工藝作等既能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價值,同時也能維持一定的人際關系,鍛煉他們的社交能力。還能在工作環境中得到康復訓練... [詳細]
小李是一位16歲的高中生,起初因情緒低落、有自殺傾向而就醫,后來某一天上學時,小李突然對前面的女生大罵,覺得這個女生不理他,并在放學后跟蹤她。
后來,小李的媽媽覺得兒子的病情似乎加重,故再次帶他到醫院就醫,經過一系列的問診后,發現小李并不是單純的抑郁癥,當時純屬抑郁發作,真正病因是雙相情感障礙。經過約半年的治療后,第二年小李重新回歸學校生活,并順利考上了大學... 閱讀全文
在如今的高壓社會中,出現抑郁或暴躁的情緒,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因此并不是所有出現這兩種情緒的人都屬于雙相情感障礙,它們需同時達到某一特定標準,方能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
黃雄主任告訴家庭醫生在線編輯,“當患者處于情感低落時期,即抑郁發作時需滿足‘三低’核心癥狀:第一,情緒低落——病人整天都覺得悶悶不樂,覺得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甚至覺得做人沒意思,或想死;第二,思維遲緩或者思維緩慢——與過去相比,患者的思考能力、反應能力明顯遲緩,覺得腦袋像生銹的機器一樣思考困難,甚至無法思考。第三,活動行為減退——整天都不想動,也不愿意與別人交流,只想整天躲在家里,拒絕與外界的一切接觸... 閱讀全文
黃雄主任表示,當患者躁狂發作時,會出現與“三低”癥狀恰恰相反的“三高”癥狀。“第一,情緒高漲——患者整天都感覺心情很好,非常高興,且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甚至覺得自己非常厲害;第二,思維活躍——患者的思維能力明顯比過去增強,也想法非常有創意,甚至出現天馬行空;第三,意志活動明顯增加——過去可能比較內向、安靜的一個人,突然一整天都滔滔不絕,甚至無需休息。其次,面對任何事情,甚至是以前不感興趣的事情,都能充滿干勁,但結果大都是虎頭蛇尾。此外,還會對性功能造成一定影響。”
黃雄主任說,當上述的“三高”癥狀同時出現,且持續一周或以上時,則可判斷該患者屬于躁狂發作... 閱讀全文
案例:曾有一名女性患者,其丈夫曾經出軌,但自那以后,丈夫已經痛改前非,且十分后悔。但他老婆依舊認為丈夫存在出軌行為,甚至不允許丈夫跟女性打招呼、雇用女性職員等等。
丈夫為了讓老婆安心,完全按照老婆想的做,而且每天準時回家,有時間陪老婆旅游散心。結果,完全沒有改變老婆的想法。
后來,這位妻子甚至到丈夫的公司大吵大鬧。無奈之下,家人決定帶她到醫院接受檢查,最后診斷為偏執性精神障礙... 閱讀全文
病如其名,偏執是偏執性精神障礙最明顯的特征——該疾病的患者會出現一些固定的妄想,且對這些妄想深信不疑。此外,精神障礙與其他軀體性疾病最大的不同在于:精神障礙患者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生病,更不會主動就醫,尤其是偏執性精神障礙的患者。林勇強主任醫師介紹,對于一些心臟病、腸道疾病等軀體性疾病的患者而言,當他們感覺心絞痛、腸胃不舒服等,會意識到自己是否患有這方面的疾病,及時到醫院檢查。但對于偏執性精神障礙患者而言,由于他們的精神活動出現異常... 閱讀全文
張先生是一名老師,在問診過程中,醫生發現該患者出現較多妄想,且容易激動,大喊大叫等精神癥狀。后來與家屬溝通后了解到——過去,患者在吃飯時,曾出現筷子無故從手中掉下;在學校上課時,也頻繁出現掉粉筆的情況。后來,學校將其調去從事文書工作。他便認為別人瞧不起他。接著逐步發展成——只要眼前出現一道白光,就會聞到一股味道,接著就總覺得別人要下毒害他。最后通過腦電圖和磁共振檢查發現,患者的顳葉萎縮,顯示顳葉異常放電,從而確診為顳葉癲癇所致的精神障礙。確診后,將癲癇和精神障礙同時治療,情況得到了改善... 閱讀全文
精神障礙癥狀不僅受癲癇的發作形式影響,還可能受發作時間的影響。“癲癇性精神障礙可存在于不同的發作階段——發作前、發作中,以及發作間歇。不同階段,其表現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發作前,患者有可能出現感知變化,心理情緒變化——焦慮不安、內心總是覺得忐忑,容易煩躁等等,有的可能出現反應遲鈍等等。但持續時間不長,大約幾個小時或幾天左右。”侯彩蘭主任說,第二種情況是指癲癇發作以及癲癇所致的精神障礙發作同時出現,這種形式以復雜性發作居多... 閱讀全文
分裂情感性障礙是一種精神分裂癥癥狀和情感性障礙同時出現的一種精神疾病,且癥狀非常突出。由于情感性障礙包括抑郁癥和躁狂癥兩種,因此根據不同的表現形式,可將分裂情感性障礙分為抑郁型、躁狂型,以及混合型三種。不管是哪一類型的分離情感性障礙患者,他們都存在相同的癥狀——精神分裂癥癥狀,即患者由于認知活動——情感、意志、行為這三者之間無法協調而造成精神異常... 閱讀全文
分裂情感性障礙是一種較反復的疾病,且發作性并不固定。患者在首次發作時以分裂情感性障礙的癥狀為主,但第二次發作時或許只有分裂癥癥狀,到第三次發作時或只有情感性障礙的癥狀... 閱讀全文
治療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急性治療、鞏固治療和持續治療。不同的治療時期,藥物的用量,以及治療的時間都會有所不同。具體情況需由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做出適當的調整。但一般而言,第一階段的急性治療所需時間最短,大約需要6-8個星期。這一階段,醫生主要通過藥物快速控制患者的病情,并逐步減少患者的發作次數,減輕他們軀體上以及精神上的各種癥狀。第二階段的鞏固治療,所需時間比第一階段的稍長,約4-6個月。這一階段的治療,主要為了對患者在第一段取得的... 閱讀全文
說起精神發育遲滯這個疾病,大家可能都會比較陌生。其實,這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弱智”是一樣的。但“弱智”“智障”這樣的稱呼,感覺會對患者造成言語方面的傷害。因此,在我國醫學上,稱為精神發育遲滯。
所謂精神發育遲滯,就是指智力,包括社會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等低下——言語、注意力、記憶、理解、洞察、抽象思維、想象力,心理活動能力等都明顯落后于同齡兒童... 閱讀全文
根據患者的智商水平,即病情的嚴重程度,分為四級——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度。其中,輕度患者所占的比例最多,約85%;其次是中度患者,約10%;重度的患者約占3-4%,最嚴重的患者,即極重度的患者僅占1-2%左右... 閱讀全文
到目前為止,對于精神發育遲滯的患者,并沒有相對應的藥物,或其他方法能實現有效的治療。一般而言,只能針對他們做一些相關的特殊教育,例如:生活照料培訓、職業培訓、文化培訓等等。讓他們盡可能實現生活自理。
對于輕度的精神發育遲滯患者而言,他們經過一系列的培訓后,雖然反應的速度及不上正常人,但基本的生活能完全自理,有的甚至學會照顧他人,盡可能達到正常人的水平。但對于重度或極重度的患者而言,由于他們存在明顯的神經系統發育障礙和軀體畸形,且常有軀體或中樞神經系統的器質性病變。因此,即使通過這些特殊教育或培訓,也較難達到生活自理的水平,只能稍微減輕病情的嚴重程度... 閱讀全文
到底這些特殊教育和培訓主要包括哪些?由于精神發育遲滯所致精神障礙目前已納入了重病管理范疇。因此,國家有責任和義務為這些患者提供必要的保障。例如,在社區、街道等建立各種特殊培訓機構,同時配備專業的指導人員。由于大部分精神發育遲滯患者都有自己的特長,在這些機構中,機構人員則可以根據不同的優勢,制定出對應的、個體化的培訓方案。
例如,某些患者喜歡收納或收拾東西,則可以將這些優勢進行發揮,培養他們學習一些手工收納、插花、整理等手工類的技能。對于某些對數字比較敏感的患者,可培養他們學習相關的計數技能等等...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