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貫被“黑化”的處女座,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有潔癖癥”,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廣州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和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潘集陽教授表示,不要小看潔癖癥,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它屬于一種精神心理疾病,是強迫障礙的一種表現。那作為精神心理疾病的潔癖癥和星座真能拉上關系嗎?閱讀全文
從事精神醫學及睡眠醫學臨床近30年。 1996年1月-1999年1月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精神科焦慮礙障臨床部學習焦慮障礙的診斷和藥物治療,以及在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精神科臨床精神衛生研究中心,師從世界著名抑郁障礙專家A. John Rush教授(美國DSM-IV心境障礙診斷標準小組主席和STAR’D抗抑郁藥物療效研究項目總負責人),在其指導下作博士后研究,從事抑郁障礙精神生物學和抗抑郁藥物臨床研究。目前主要臨床研究方向是睡眠障礙、抑郁障礙 、雙相障礙和焦慮障礙精神生物學和臨床藥理學……閱讀全文
“目前,醫學上并沒有證據顯示潔癖,或強迫癥的病因與星座有關系。但它受內因和外因兩者影響。其中,內因主要指遺傳因素;而外因指外界事物的刺激。廣州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和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潘集陽教授告訴家庭醫生在線編輯,潔癖屬于強迫癥中的其中一種,其病因與強迫癥基本相同。而強迫癥的遺傳度很高,因此,遺傳因素是引發強迫癥的主要原因……閱讀全文
“雖然,現代分子影像技術,還沒有辦法完全定性定位,到底是哪個遺傳因素導致強迫癥。但目前很多影像檢查,如功能性MR等,可清楚看到潔癖患者的神經遞質與普通人的有所不同。”潘集陽教授表示,曾有中國學者在美國使用老鼠身上做相關研究時發現,當把老鼠的某種基因剝奪時,它會不斷用爪子抓皮膚,即使出血了依然不會停止,不受自身控制。這充分說明某個基因的缺失確實與強迫行為的出現存在聯系……閱讀全文
外因雖是次要原因,但同樣對潔癖有一定影響。“外因主要指社會心理因素,它是強迫癥發生的主要誘發因素,諸如由于工作、生活環境的變遷,責任加重,處境困難,擔心意外,家庭不和,性生活不協調,或由于親人喪亡,突然驚嚇,遭受迫害等等都可能誘發強迫癥。”潘集陽教授表示,若病人存在強迫障礙的遺傳特征,一旦加以上述的社會心理因素誘發,就很有可能誘發強迫癥……閱讀全文
斷定他是否患有潔癖。仍需要通過醫生的專業診斷。“潔癖的診斷主要通過專業的精神心理科醫生的問診,以及臨床上的測評量表進行篩查。”潘集陽教授介紹,患者可先通過耶魯布朗強迫量表等專為強迫癥設計的測評量表,根據得分,初步判斷其是否患病,或患病的嚴重程度。 量表的數據只能作為診斷的參考依據,最終仍需要專業醫生的問診。“通過問診、詢問的方式,引導病人講述自身的情況,或由家人從旁描述。醫生根據病人和家屬描述的癥狀,以及這些癥狀對生活的影響程度,同時結合豐富的經驗,從而做出最后診斷…… 閱讀全文
一旦誘發潔癖癥,該如何進行治療?“強迫癥的發病與腦內多種神經遞質失衡有關。因此在病情初期,先利用具有抗強迫作用的抗抑郁藥物,調節腦內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改善強迫癥狀的作用。”
潘集陽教授表示,藥物治療的療效也不是立竿見影的,一般的SSRIs類藥物需要10~12周才能達到充分的抗強迫作用……閱讀全文
除了藥物治療外,心理治療同樣不可缺少。臨床上常用的心理療法主要指認知行為治療。
“所謂認知行為療法,主要包括思維阻斷法及暴露反應預防。思維阻斷法是在患者反復出現強迫思維時通過轉移注意力或施加外部控制,比如利用設置鬧鐘鈴聲,來阻斷強迫思維。暴露反應預防是在治療師的指導下,鼓勵患者逐步面對可引起強迫思維的各個情境而不產生強迫行為。”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