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癲癇病,也有不少人對精神障礙有所了解。但將兩者結合起來,又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它們兩者有什么關系呢?廣東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交流合作科主任侯彩蘭表示,癲癇性精神障礙就是癲癇所致的精神障礙,即癲癇是癲癇性精神障礙的前提,但并不是所有癲癇的患者都會出現癲癇性精神障礙。閱讀全文
侯彩蘭,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公共衛生學博士后,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交流合作科主任。廣東—墨爾本精神衛生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第五屆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第六屆委員會社會精神醫學學組委員。熟悉抑郁癥、焦慮癥、應激相關障礙、失眠癥、強迫癥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閱讀全文
張先生是一名老師,在問診過程中,醫生發現該患者出現較多妄想,且容易激動,大喊大叫等精神癥狀。后來與家屬溝通后了解到——過去,患者在吃飯時,曾出現筷子無故從手中掉下;在學校上課時,也頻繁出現掉粉筆的情況。后來,學校將其調去從事文書工作。他便認為別人瞧不起他。接著逐步發展成——只要眼前出現一道白光,就會聞到一股味道,接著就總覺得別人要下毒害他。最后通過腦電圖和磁共振檢查發現,患者的顳葉萎縮,顯示顳葉異常放電,從而確診為顳葉癲癇所致的精神障礙。確診后,將癲癇和精神障礙同時治療,情況得到了改善... 閱讀全文
“癲癇患者是否出現癲癇性精神障礙,與癲癇的發作形式有著直接關系。癲癇發作主要包括單純發作、復雜性發作和精神運動性發作等。其中,屬于單純發作的患者——臉或者肌肉簡單抽動,一般不會引發精神障礙。”
侯彩蘭主任表示,但屬于復雜性發作或精神運動性發作的患者,出現精神障礙癥狀的比例相對較高。不過目前并沒有明確的證據、理論解釋,為何癲癇患者有可能出現精神障礙癥狀。“或許是由于癲癇和精神障礙存在共同的發病機制——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而精神障礙同樣是由于神經系統失調,或大腦內發生某些變化所致的。”... 閱讀全文
精神障礙癥狀不僅受癲癇的發作形式影響,還可能受發作時間的影響。“癲癇性精神障礙可存在于不同的發作階段——發作前、發作中,以及發作間歇。不同階段,其表現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發作前,患者有可能出現感知變化,心理情緒變化——焦慮不安、內心總是覺得忐忑,容易煩躁等等,有的可能出現反應遲鈍等等。但持續時間不長,大約幾個小時或幾天左右。”
侯彩蘭主任說,第二種情況是指癲癇發作以及癲癇所致的精神障礙發作同時出現,這種形式以復雜性發作居多。這類型的患者有可能出現認知功能的變化——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明顯減退等等;同時還伴隨情緒的變化,表現比較極端——變得非常暴躁,或情緒非常低落,提不起興趣的感覺等等... 閱讀全文
對于癲癇所致的精神障礙,具體應如何進行治療?“癲癇所致的精神障礙種類很多。因此,對于不同的精神障礙,所采取的治療方法也會有所不同。例如,若患者出現抑郁癥狀,可先通過抗抑郁藥物緩解抑郁癥狀,然后配合一定的心理治療。若患者出現焦慮障礙,對應采用抗焦慮的藥物。”
既然這些精神障礙癥狀都是由于癲癇所致,通過治療癲癇后,精神障礙癥狀是否也能得到改善?“對于短期的癲癇所致的精神障礙而言,它與其他精神障礙有所不同——癥狀來得快,消失也快,隨著大腦內的放電得到控制,精神障礙的癥狀也可能得到控制。但對于長期發作的患者而言,由于大腦的神經系統已經被損害,因此,即使大腦內不放電,精神... 閱讀全文
廣東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交流合作科侯彩蘭主任表示,對于比較嚴重的患者——出現人格問題,治療相對比較困難,且療程也會相對較長。“由于患者的社會功能、認知功能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因此,除了必要的精神藥物治療外,還需要配合相應的功能訓練——社會功能訓練、認知功能訓練等,以提高生活質量。
此外,這類患者存在一定的自殺風險,故需要對患者進行一定的風險干預,家屬也對患者多加留心,避免患者出現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總的來說,就是以精神障礙藥物為主,對癥下藥... 閱讀全文
侯彩蘭主任表示,若癲癇不接受治療,大腦內會持續放電,對大腦結構、功能造成嚴重的損害。因此,得到規范化的治療,可使癲癇得到很好的控制,從而避免患者大腦內某些區域受損,引發嚴重的精神障礙。
“在現實情況中,確實存在不少這樣的情況。因此,醫生在接診過程中,首先要排除是否腦器質性病變,然后通過與病人的問診,家屬的溝通,了解病人之前是否出現過這一情況,從而作出判斷。此外,若患者出現幻嗅、幻視等精神障礙癥狀,可先考慮是否因顳葉癲癇而引起,通過腦電圖進行進一步的確認。”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