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平:焦慮障礙就診率僅16.5% 僅靠心理治療沒用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腦系科主任 潘小平教授
據統計,我國焦慮障礙的發病率以高達5.63%,但僅有16.5%的患者得到了治療。很顯然,公眾對焦慮障礙發病原理和治療還存在許多誤解,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腦系科主任潘小平教授為大家詳細解讀了焦慮抑郁的熱門問題。
家庭醫生在線:焦慮障礙一定要到醫院看診嗎?
潘小平教授:“焦慮障礙是一種因環境、個體、生物因素共同導致的大腦內神經遞質改變引起的疾病,它是客觀存在,也是可以治療的疾病。在焦慮障礙急性期,單一的心理治療是無效的,必須配合藥物才能達到治療效果,否則病情可能被拖延到慢性期,治療更加困難且容易復發。到康復期以后,心理治療則會起到較為突出的作用。”
家庭醫生在線:焦慮障礙能徹底治愈嗎,得治多久?
潘小平教授:“如果得到及時的治療,大部分焦慮障礙患者半年內可以恢復健康,但我們推薦最好持續治療1-2年,這樣可以更有效的防止復發,因為焦慮障礙復發率高,容易形成慢性病程,甚至變成終生病,有些患者也可能需要終生治療。”
家庭醫生在線:吃藥治療會產生藥物依賴嗎?用藥貴不貴?
潘小平教授:“抗焦慮藥物中只有安定可能存在成癮問題,但安定現在已經使用很少了,眼下抗焦慮主要使用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這類藥物是不會有成癮或依賴問題的。目前,抗焦慮藥物大部分已經納入醫保范圍,常見的抗焦慮藥,以帕羅西汀為例,患者一天需要吃一片,每片藥的價格大約在10塊錢左右。”
家庭醫生在線:焦慮抑郁自測量表靠譜不?
潘小平教授:“有些焦慮抑郁量表是國際通用的,這類量表經過信度效度檢驗,對醫生診斷精神疾病能夠起到很好的參考作用,但采用自評方式的量表往往不夠客觀,因為患者在不同的心態下很可能難以客觀選擇答案。相對來說,采用他評方式的量表更為準確,這類量表只有經過專門培訓的人才能用,參考性更強。需要警惕的是,現在有些機構會采用自編量表,這種量表是不能相信的。”
家庭醫生在線:什么情況下應該去看醫生?
潘小平教授:“出現以下情況且經過自我調節、放松等仍頻繁發生或不斷加劇,甚至持續存在則建議就醫:心里莫名其妙愛起急,一天大部分時間心里不踏實,緊張,心神不寧,煩躁不安,好像有禍事降臨等表現;行為改變或者軀體不舒服如易疲勞、坐立不安等;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過分警覺,對小事易激惹,好發脾氣等;經常突然發作的胸悶、心跳加快、心跳不規則、呼吸困難、頭痛、頭暈、出汗等;與人接觸交往不自然、緊張或害怕在人群中被人審視等。”
家庭醫生在線:焦慮狀態下如何讓自己放松下來?
潘小平教授:“先學會區分肌肉緊張與放松,可以交替練習上臂、腿、面部和腹部肌肉的緊張和放松;練習緩慢地呼吸(深吸氣時收縮肌肉,呼氣時肌肉放松);一步一步地放松從頭到腳的各部位肌肉,減慢呼吸的頻率(象睡眠時那樣深而緩慢),集中注意于精神松弛而減少不必要的多想多慮;同時反復想象一個安靜的場景,比如可以想象自己坐在安靜的大海邊。每次這樣的治療持續15~20分鐘。”
鏈接:什么是焦慮障礙
焦慮障礙,是一組以焦慮為主要臨床相的精神障礙,癥狀表現為精神癥狀和軀體癥狀,分為多個亞型,主要包括廣泛性焦慮障礙 (GAD),強迫癥 (OCD),驚恐障礙 (PD),創傷后應激障礙 (PTSD),社交焦慮障礙 (SAD),盡管每一種焦慮障礙在不同的患者身上的癥狀表現各異,但是它們都會引起極度的恐慌或擔憂,從而干擾正常的生活方式。例如,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的惶惶不可終日可嚴重損害患者的日常社會功能;而社交焦慮障礙的平均病程更是達到20年,嚴重影響青少年心理行為發育、破壞人際關系、甚至導致社會隔離。
相關文章推薦: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余莎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全身骨掃描對診斷甲狀腺癌有何作用?
2024-09-26什么是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醫院是否都有核醫學科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09-2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4-09-26如何有效治療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09-26患上內照射放射病應如何處理
2024-09-26
熱門文章
強迫癥是怎么回事?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4-10-30多夢嗜睡需重視,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
2024-10-23什么是偏執狂?
2024-10-12連續用電腦超3小時 可能增加患狂躁癥風險
2024-10-11如何預防分離性遺忘?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024-10-10精神緊張怎么辦?專業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09為什么晚上會難過?科學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09-24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有什么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