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我們的負性情緒
進電梯的時候,看到一家三口。可愛的小女孩,兩三歲的樣子。我走進去站在里面,小女孩迅速移動到媽媽身后。我對小姑娘說:“你好,你幾歲了?”她把臉緊緊地貼在媽媽的腿上,一聲不響。媽媽低頭對女兒說:“別不好意思,告訴阿姨你幾歲了。”女兒躲藏得更深了。媽媽有點歉意地對我說:“她就是這么不大方,有點膽小。”旁邊的爸爸也說:“快出來跟阿姨講話呀!”直到他們離開,小女孩都沒有開口。
小女孩所表現出來的,是對外界事物的懷疑和警惕。與陌生客體保持距離、靠近母親是她保護自己免受不可預料之傷害的主要方式。這種情緒與通常的高興、愉快、喜悅、興奮等正性情緒相反。正性情緒會引導我們靠近給我們帶來正性情緒的客體。而負性情緒,比如傷心、痛苦、悲哀、憤怒、緊張等,則引導我們遠離帶給我們這種情緒的客體,或者幫助我們的身體準備應對可能的傷害。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正性情緒幫助我們靠近對我們生存有利的資源,比如爸爸媽媽,好的食物,玩具。而負性情緒則幫助我們遠離危險,比如陌生人、滾燙的食物、黑暗等。所以,正性情緒有利于我們的發展,而負性情緒保障我們的生存安全。
10年前,我的德國老師西蒙教授在教學現場演示心理治療。一位家長焦慮地向他求助:“我們7歲的女兒怕黑,不肯自己呆在房間里,怎么辦?”老師的回答完全顛覆了我的理念:“你的女兒很敏感,她很懂得保護自己。”然后,他翹起大拇指,對女孩子說:“你很棒!”本來縮在沙發上、緊張不安的小女孩子,臉色立即明朗起來,治療結束時,居然興高采烈的。我猜想是因為終于有人幫助她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她了。
西蒙所演示的,正是“保護我們的負性情緒”。而電梯中的父母,以及我們通常所做的,則完全相反。我們常常批評、壓制、否定、責備甚至呵斥那些表現出負性情緒的孩子。
其實,母親在孩子剛剛降生的最初1年里,都做得非常好。當孩子哭鬧時,母親不是制止孩子哭,而是檢查孩子是否餓了、冷了、尿了、受傷了。所有疑點都排除后,如果孩子還是不停地哭,母親就會送孩子上醫院—負性情緒提示我們,人正處在不良狀態中,或者很不適應當時的環境。
我們要解決的,不是克制情緒或者壓制情緒,而是去掉環境中不利的因素,或者積極主動地調整我們自己,以更好地適應環境。遺憾的是,當孩子長大后,我們卻常常簡單、“粗暴”地遏制這些具有保護意義的負性情緒。
(責任編輯:余莎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全身骨掃描對診斷甲狀腺癌有何作用?
2024-09-26什么是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醫院是否都有核醫學科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09-2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4-09-26如何有效治療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09-26患上內照射放射病應如何處理
2024-09-26
熱門文章
強迫癥是怎么回事?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4-10-30多夢嗜睡需重視,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
2024-10-23什么是偏執狂?
2024-10-12連續用電腦超3小時 可能增加患狂躁癥風險
2024-10-11如何預防分離性遺忘?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024-10-10精神緊張怎么辦?專業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09為什么晚上會難過?科學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09-24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有什么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