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有哪些表現 解析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是最為常見和高發的一種精神疾病。我們都知道,涉及到精神疾病的,一般都會導致患者思維混亂,進而讓患者的行為失控,產生一些偏激行為。那么精神分裂癥相對于其它疾病,比如精神障礙、神經衰弱等,精神分裂癥有其獨特的存在特征。就因為這些特征表現才讓精神分裂癥很易與其它疾病區分。那么精神分裂癥都會有哪些特征表現呢?
精神分裂癥的病象都是變態心理,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十分繁雜,可以說是“千變萬化”,不僅不同的病人癥狀不一樣,就是同一病人,每次患病及同次患病的不同時期也表現不一樣,但如能掌握其“萬變不離其宗”的要領,就可以把這個病區別出來。該病的主要表現是精神活動(也稱心理活動)脫離現實,在知覺、情感、思維及意志行為之間互相不協調及互相影響,而導致學習、工作、生活、社交等適應能力降低,因此常不能維持原來的學習工作能力,原來的生活習慣方式也變為異常。
下面談談該疾病各時期的表現:
早期表現
大部分患者無明顯誘因下緩慢起病,許多病狀是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形成。最早被發現很多時候獨自呆坐似在思考問題,生活較前懶散,紀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常漫不經心,學習成績下降,與其談話話題不多,語句簡單、內容單調,逐漸對人冷淡,疏遠親人,本來很有興趣的事物也不感興趣。
偶然可發現有一兩句話不可理解或“牛頭不對馬嘴”,或有時有點奇怪的行為。如突然發怒摔爛東西,或為一點小事執拗與人糾纏不休,無理取鬧,莫名其妙地傷心落淚或欣喜。此時常易被誤會為“思想問題”或性格改變。有部分患者會訴說:時有頭暈、頭痛、失眠、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全身疲倦無力等不適,也有表現為怕臟,反復洗手,無故心慌恐懼,心煩意亂等,也常常被誤診為神經衰弱。
部分患者可因軀體有病或精神受刺激等因素誘發,突然出現失眠、興奮、言語與行為明顯異常,少數會出現短暫意識不清并有片斷性幻覺妄想或呆著不動成為木僵狀態等。
中期表現
此期為精神分裂癥明顯顯露特征性病狀時期,其表現如下:
1.思維障礙也稱聯想過程障礙,較輕病狀時為思維散漫,病者講話或寫文章時,每句話文法結構尚通順,但上下句之間或上下文之間缺乏連貫性,因而整段講話或文章使人無法理解其中心內容。病狀嚴重時加重思維破裂,不僅句與句之間無聯系,每個語句也不完整,好象語詞的雜拌或語句的堆積,紊亂得支離破碎,好象一個文盲的人亂按打字機所打出來的文章。
有的可表現為思維中斷,與人談話時突然停頓片刻,再接下講時己轉變了話題。
此外還有思維涌現,即腦子內不由自主地冒出一連串毫無聯系語句,有如泉水一般涌出,病者想壓也壓不住。有時又覺似被別人施加外力把一些思想插入或擠入腦袋中,是別人強加于自己的,這種感覺叫強制性思維。還有的表現為思維貧乏,與他坐在一起,如果你不提出問題就只有相對無言,對問話的回答也非常簡單,多重復單調地答“是”或“不是”。另有些病者向你敘述事情時僅講了三言兩語就認為表達了許多含意,認為別人已詳紉了解其要說的內容了,這稱為病理性簡述。
病人對事物的思考和推理常缺乏邏輯性,對事物的判斷分析不符合現實規律,不符合一般情理,卻自認為很有道理。缺乏邏輯性的表現形式有語詞新作和病理象征性思維。病人創作一些圖案、符號、文字或動作,以表示他自己才能理解的概念。如寫“女男”表示結婚,舉起彎曲的末指表示歡迎。
病理性象征性思維是因為病者把抽象的概念與具體事物混淆不清。如一男青年經常保持雙膝關節不屈以表示堅強,堅強是抽象概念,雙膝關節的位置是具體事物,兩者混為一談。還有一中年工人不準許女兒買黑毛線回家打毛衣,妥買只能買紅的,以表示他這家人走“紅線”(革命路線)不走“黑線”。
思維障礙還包括思維內容的障礙的部分病者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妄想,以被害及關系妄想最多見,其次夸大、嫉妒、等妄想也常見。這些妄想可以單一或多種同時存在且互相影響。例如有一青年搭公共汽車時旁邊坐著兩位解放軍,下車后在馬路上行走前后都有摩托車,則推想自已是個大人物,不然為什么上街有解放軍保護和有摩托車開路。在家聽到鄰居在打撲克,傳來斷續的聲音說:“槍斃……糟了……出錯啦……”,又推想“他們嫉妒我是個大人物,給我加上犯錯誤的罪名,要拉我去槍斃了”。這個病者同時存在夸大、關系、被害三種妄想且互相關聯及滲透。
2.情感障礙是精神分裂癥的主要癥狀之一。病者在安 靜時表現冷淡,對周圍事物無興趣,不關心,與親人疏遠,告知重大事件時無動于衷,喜歡一人獨坐房中,甚至連吃飯也不與親人一起吃。有時會出現興奮激動或焦慮抑郁等反應,但大多與周圍環境無聯系而是受幻覺妄想所支配,有時其情感與周圍環境極不協調,為親人開追悼會的時候他卻站在一旁自笑。其情感也常與思維內容不協調,如笑嘻嘻的敘述她的悲慘遭遇。
3.意志行為障礙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是受自己的意志所支配,如要完成某項任務必須決心克服一切困難才行。病者無論對學習或工作都無責任心,抱無所謂的態度,對近期或遠期的打算也不考慮,整天無所事事地呆坐、臥床或無目的地徘徊,甚至日常生活的吃飯、洗臉、換衣服、梳頭理發等也是被動的。有時可因幻覺妄想的影響而自語、自笑或作出打人毀物、自傷等行為。
以上提過的病者在思維、情感與行為三方面不協調也是主要的特征,這些特征常從病者日常的事例可以找得到。
后期表現
病者經過積極治療以后,可能有幾種不同的轉歸:一部分經治療后病況逐漸好轉而達到痊愈,愈后可以恢復其原來工作。部分病人雖經努力治療但不易完全控制癥狀,常呈反復發作。部分患者雖病況好轉但遺留淡漠、孤僻、少語、學習工作不主動等癥狀。也有些遺留性格改變,對什么事都采取無所謂的態度,對社會及家庭均無責任心。少部分逐漸發展為精神衰退,即除了本能地感到饑餓時主動吃東西外無所要求,終日呆坐一隅或蒙頭大睡,不與任何人接觸,生活全部需別人照顧。
(責任編輯:陳健慧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全身骨掃描對診斷甲狀腺癌有何作用?
2024-09-26什么是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醫院是否都有核醫學科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09-2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4-09-26如何有效治療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09-26患上內照射放射病應如何處理
2024-09-26
熱門文章
強迫癥是怎么回事?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4-10-30多夢嗜睡需重視,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
2024-10-23什么是偏執狂?
2024-10-12連續用電腦超3小時 可能增加患狂躁癥風險
2024-10-11如何預防分離性遺忘?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024-10-10精神緊張怎么辦?專業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09為什么晚上會難過?科學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09-24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有什么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