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焦慮癥是什么 孩子患上分離焦慮癥怎么辦
孩子與長期一起生活的人突然分開,情緒會非常不穩定,會摟著家人不放,哭鬧等等,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就需要謹慎分離焦慮癥的產生。那么分離焦慮癥是什么?孩子患上分離焦慮癥怎么辦?
分離焦慮癥是兒童時期較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而這種不適應行為或情緒,依不同年齡,會有不同的行為反應。據專家介紹,分離焦慮一般出現在一周歲之前,因此此時的嬰兒正在形成最初的社會性依戀,而且在14-20周時達到頂峰,然后在整個嬰兒期和學前期,其強度會慢慢的減弱。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養育的兒童,出現的分離焦慮的時間是不同的,比如,像北美和歐洲嬰兒大多數是在6-7個月出現這種行為,而還有其它的國家的兒童,如非洲烏干達和一些亞洲國家的嬰兒在5-6個月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那么孩子患上分離焦慮癥,父母應該采取什么方法緩解呢?
要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
你希望孩子從離不開你過渡到你不在他身邊他仍可以自在的玩耍,這一定需要一個過程的。你需要慢慢讓孩子適應這個過程。比如一開始你可以在一旁看著孩子玩,之后可以離開1、2分鐘就回到他身邊,同時有其他人可以陪著他,增加與他的互動,之后你可以逐漸拉長離開他視線的時間。
從小就要培養寶寶的興趣
經常觀察看寶寶喜愛的什么樣的玩具,愿意什么樣的小游戲。即便爸爸、媽媽走了,也可以通過這些來寄托。比有的寶寶愛看動畫生;這樣不僅可以讓寶寶心情愉悅,更容易找到心理寄托。
形成新的依戀關系
分離焦慮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戀的人,出現了不安全感。要讓孩子不產生焦慮,適應父母不在場的環境,就要讓孩子與老師建立新的依戀關系。家長平時要對孩子多夸獎老師的和氣、漂亮;告訴孩子老師會講很多故事,會唱歌,會帶你們做游戲;在送孩子入園和接孩子回家時,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與老師友好的交流,讓孩子覺得老師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每天入園的時候,在家里就應該說好,媽媽送到教室就會去上班,并且實際上也堅持這樣做,不要表現出不舍,否則聰明的寶寶一看到你的不舍,馬上就會以哭來要挾你。
此外,如果家長們是在寶寶睡著之后離開,此時就要及時分散寶寶的注意力,陪寶寶做些平時喜歡的游戲在天氣晴好時,到外面玩耍。
(責任編輯:陳健慧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全身骨掃描對診斷甲狀腺癌有何作用?
2024-09-26什么是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醫院是否都有核醫學科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09-2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4-09-26如何有效治療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09-26患上內照射放射病應如何處理
2024-09-26
熱門文章
強迫癥是怎么回事?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4-10-30多夢嗜睡需重視,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
2024-10-23什么是偏執狂?
2024-10-12連續用電腦超3小時 可能增加患狂躁癥風險
2024-10-11如何預防分離性遺忘?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024-10-10精神緊張怎么辦?專業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09為什么晚上會難過?科學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09-24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有什么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