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的幾個特征介紹 5種媽媽容易養出叛逆孩子
幼兒在某個階段會表現出很強的違拗意識,這是人的第一個叛逆期。在7-8歲的時候出現第二個叛逆期。在13-18的時候出現第三個叛逆期,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青春期。
通常認為的叛逆期就是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很不好管,是最最懵懂的時期,在很多事情中,他們都是,似懂非懂,可偏偏喜歡裝的什么都懂似的,因為他們老是喜歡跟別人唱反調尤其是大人(老師跟家長),大人么覺得這樣他們就那樣,總覺得,按大人們的方法做就很受委屈很不甘心(覺得憑什么他們說怎樣我們就怎樣)他們就是有這種心靈。
孩子叛逆的幾個特征介紹
1、盲目性
青少年期向青年期發展的過渡時期,學生精力充沛,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發展,往往顯得更加好動、好問、獵奇、執著。但由于心理的發展與之不相適應,思維的偏激性很大,學生往往處于一種“找不到正確的活動途徑、有勁無處使”的心理活動準備狀態。于是,千方百計地尋找他“使勁”的突破口,盲目地行動,表現得很任性。具有這種逆反心理的學生,一事當前,無論其正確與否,都盲目地加以抵制,甚至反而道而行之;凡事,無論可行還是不可行,只要他想干,就干,隨心所欲,不考慮后果,遇事好感情用事,缺乏冷靜的思考。
2、社會性
現在的青少年對外聯系廣泛,信息來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識面也較寬,但由于缺乏足夠的鑒別能力,不能對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進行合理的篩選。在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改革時期,一些人趁機搞以權謀私等不正之風,也給青少年帶來一些消極影響,使之產生消極情緒,而他們往往又由于理論修養不夠,缺乏實事求是的分析能力,容易感情用事,過于偏激,產生逆反心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地取決于社會和政治環境的影響。
3、感應性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互相感應的力量,而這種具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所產生的感應作用,它對先進層來說是一種逆向拉力,對后進層來說是轉化的阻力,影響著兩頭,具有感應性。學生往往用聰明的大腦給老師挑“刺”,給學校挑“毛病”,甚至于發展到故意搗亂,以沖撞老師為榮。他們把老師、學校對學生的每一個要求都說成沒有必要,我行我素。這種逆反心理的感應性對班內影響很大,如不善加引導,會影響班級建設,妨礙學生的進步。
4、自發性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對社會存在的直接反應,它是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通過個體間相互影響自發形成的,遇事感情上接受不了而產生一種抵解情緒造成的。沒有什么人指使,也沒有十分明確的指向目標,不知該做什么與不該做什么,往往不受約束,不聽勸告,一意孤行,只圖痛快。有時看到別人那樣干,也跟著干,這一從眾心理是逆反心理在特定條件下自發產生的表現。
5、可變性
中學階段,學生的獨立自主的要求意識比較強烈,但他們的觀點、信念尚未形成或極不穩定,環境的誘惑力又是多種多樣,所以想獨立自主,一時還做不到。他們的思想不成熟、不定型、可塑性大,只要我們善于引導,是可以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實行有效的控制的。有的學生具有逆反心理,但并不是處處都逆反,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和教育的作用,因勢利導,逆反可以發生逆轉,具有可變性。
5種媽媽容易養出叛逆孩子
1、“無能媽媽”不受歡迎
孩子:我喜歡唱歌、跳舞、繪畫、剪紙、捏泥巴,可是媽媽都不會。媽媽早出晚歸,她對我的愛好好像根本不感興趣。其實,我很希望媽媽能夠陪我一起玩。而且媽媽對我的提問也從來不熱情回答,還說我的問題很奇怪,說小孩子的話為什么這么多。
點評: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強,他們想從媽媽那里了解很多事情,以滿足自己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如果媽媽總是一問三不知,便會使孩子感到很失望。同時對孩子早期語言能力的發展也很不利。
建議:為了做一個令孩子喜歡和自豪的媽媽,讀書學習是關鍵。但是,同時,盡可能抽時間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語交流。畢竟媽媽不是完美的,總有些事情是媽媽不會的。也沒必要為了孩子而去學這學那,要告訴孩子知識是無窮的,媽媽會不斷的充實自己就想孩子現在做的一樣。要讓孩子自己去學會學習新的東西。
2、“電視媽媽”冷淡孩子
孩子:媽媽一有空總坐在電視機前,對于電視連續劇是一集不落,而把我擱在一旁。媽媽把電視節目看得比我重。
點評:如果媽媽一直與電視機為伍,就會缺乏和孩子一起做游戲、看書和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開展親子活動的機會。這不僅會失去許多和孩子溝通的機會,而且也影響孩子,使得他也從小喜歡看電視,而不善于和人交流、溝通,嚴重的話,自閉癥和孤獨癥等一系列疾病也可能產生。
建議:童年很珍貴,媽媽有時間的話,應該多和孩子一起活動。
3、“苛刻媽媽”束縛孩子
孩子:媽媽總對我不滿意,一心想把我當成一個“全能小神童”,鋼琴、舞蹈、美術、體操和電腦,我學了好多,可是她還總覺得我這樣沒做好,那樣沒學好。
點評:孩子一般都不喜歡過于苛刻的媽媽,這樣的媽媽對孩子過于嚴厲,而且總是說“不”。孩子經常處于一種不自由、被束縛的狀態。
建議:兒童天性喜歡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誰剝奪了他們這種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歡迎。切記不要過分嘮叨和干預孩子,要大膽放手,讓他適當自由和放縱。
4、“攀比媽媽”讓人厭煩
孩子:“你看某某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這是媽媽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在大家面前,媽媽總喜歡把我和別的孩子相比,她不是說我不好,就是表揚同事或者鄰居的孩子比我強。
其實,我覺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錯。
點評:對孩子的責備使得他有些不服氣,甚至反感。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獨特個性和自信心不利。
建議:媽媽應該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能力和興趣,絕不能按照一個標準要求他們。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幫助他一起開發潛能。
5、“謙虛媽媽”壓抑孩子
孩子:在客人面前,我總喜歡表現自己最拿手的長項,但媽媽總當著他人的面說我做得不好。
點評:在外人面前,孩子往往比較興奮,喜歡表現,同時也不免出現一些小差錯,這是正常的。可是媽媽卻認為孩子的“人來瘋”讓家長丟面子,或者為了顯示自己的教子有方,當著眾人的面指責孩子。
建議:孩子的自尊心有時候比大人還強,而且心靈也比較脆弱,上述做法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感,喪失自信心,甚至出現反叛情緒。
(責任編輯:梁綺賢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全身骨掃描對診斷甲狀腺癌有何作用?
2024-09-26什么是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醫院是否都有核醫學科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09-2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4-09-26如何有效治療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09-26患上內照射放射病應如何處理
2024-09-26
熱門文章
強迫癥是怎么回事?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4-10-30多夢嗜睡需重視,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
2024-10-23什么是偏執狂?
2024-10-12連續用電腦超3小時 可能增加患狂躁癥風險
2024-10-11如何預防分離性遺忘?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024-10-10精神緊張怎么辦?專業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09為什么晚上會難過?科學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09-24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有什么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