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癥的治療方法有哪些?日常中應如何護理?
癔癥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癔病的主要表現有分離癥狀和轉換癥狀兩種。癔癥的癥狀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療占有重要的地位。該病預后一般較好,60%-80%的患者可在一年內自行緩解。你了解癔癥的發病機制是什么嗎?你知道癔癥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嗎?癔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護理?
癔癥的發病機制
癔癥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較有影響的觀點大致可歸納為兩種。第一種觀點認為癔癥是一種原始的應激現象。所謂原始反應即人類在危機狀態下所表現出的各種本能反應。包括:①興奮性反應如狂奔、亂叫、情感暴發等精神運動性興奮狀態;②抑制性反應如昏睡、木僵、癱瘓、聾、啞、盲等;③退化反應如幼稚行為、童樣癡呆等。
第二種觀點認為癔癥是一種有目的的反應。臨床實踐發現癔癥常常發端于困境之中或危難之時,而且癔癥的發作往往能導致脫離這種環境或免除某些義務。
癔癥的治療方法
1、心理治療
癔癥的癥狀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療占有重要的地位。心理治療中,注意以下幾點:①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給予適當的保證,忌諱過多討論發病原因。②檢查及實驗室檢查盡快完成,只需進行必要的檢查,以使醫生確信無器質性損害為度。③以消除癥狀為主。主要采用個別心理治療、暗示治療、系統脫敏療法等。
個別心理治療:首先詳細了解患者的個人發展史、個性特點、社會環境狀況、家庭關系、重大生活事件,以熱情、認真、負責的態度贏得患者的信任。讓患者表達、疏泄內心的痛苦、積怨和憤懣。醫生要耐心、嚴肅的聽取,稍加誘導,和患者共同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暗示治療是治療分離轉換性障礙的經典方法,特別適用于那些急性發作而暗示性又較高的患者。暗示治療的包括覺醒時暗示、催眠治療、誘導療法等。
系統脫敏療法:系統脫敏療法是行為療法之一。通過系統脫敏的方法,使那些原能誘使此病的精神因素逐漸失去誘發的作用,從而達到減少甚至預防復發的目的。
分析性心理治療:醫生可采用精神分析技術或領悟療法,探尋患者的無意識動機,引導患者認識到無意識動機對自身健康的影響,并加以消除。主要適用于分離性遺忘、分離性多重人格、分離性感覺和分離性運動障礙。
家庭治療:當患者的家庭關系因疾病受到影響,或治療需要家庭成員的配合時,可采用此方法,用以改善患者的治療環境。
2、藥物治療
目前尚無治療分離轉換性障礙的特效藥物,主要采用對癥治療。癔癥患者常常伴有焦慮、抑郁、腦衰弱、疼痛、失眠等癥狀和身體不適感。這些癥狀往往的誘使患者發作的自我暗示基礎,使用相應藥物控制癥狀十分必要。藥物治療需針對癥狀進行合理選擇。患者如伴有情緒問題或睡眠問題,可分別采用抗抑郁藥物、抗焦慮藥物及鎮靜催眠類藥物;如果合并精神病性癥狀,可采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但藥物的劑量應以中、小劑量為宜,療程也不應過長。
癔癥患者的日常護理
護理上加強心理疏導,采用支持心理治療方法,調動患者的積極性,激發其對生活的熱情,堅定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多給予關心、同情、安慰,給予患者生活上必要的幫助,多做細致的思想開導,輔以熱情的關懷。隨時疏導患者,消除不良情緒。癔癥性格表現為情感豐富,富有夸張表演色彩,富于幻想,急躁,任性,易被別人的言語、行為和態度所影響。疾病發作時,如果親屬的言語、行為和態度不當,會形成新的不良暗示因素,造成癥狀加重,給治療帶來困難。因而患者服藥期間要求親屬應保持鎮靜,避免過分關注和過分熱情,避免驚慌失措,要正確對待該病的發生。為改善患者的不愉快情緒,親屬可有意識地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有興趣的事物或讓患者暫時離開當時環境。注意到這些問題本身就可能改善患者的癥狀,對藥物治療也大有裨益。
(責任編輯:彭碧霞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全身骨掃描對診斷甲狀腺癌有何作用?
2024-09-26什么是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醫院是否都有核醫學科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09-2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4-09-26如何有效治療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09-26患上內照射放射病應如何處理
2024-09-26
熱門文章
強迫癥是怎么回事?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4-10-30多夢嗜睡需重視,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
2024-10-23什么是偏執狂?
2024-10-12連續用電腦超3小時 可能增加患狂躁癥風險
2024-10-11如何預防分離性遺忘?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024-10-10精神緊張怎么辦?專業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09為什么晚上會難過?科學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09-24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有什么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