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在線首頁 > 心理睡眠 > 情感關系 > 親子關系 > 正文

            家長是“壞”孩子的幕后助力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2013-09-04 09:16:54      家庭醫生在線

            幼兒的學習,像臺相機或像塊海綿,他先照單全收,因為他的人生才剛開店,需要庫存。成人提供的庫存是良善的溝通模式,孩子就漸漸的學會了溝通;提供的庫存是傷害、攻擊性的語言,孩子就漸漸的學會了以那樣的語言來應對進退。

            臺灣《中時電子報》刊載臺灣李坤珊文章指出,幼兒的言行,往往就是大人的翻版,想教好小孩,第一步就是讓他“有好樣學好樣”。

            文章摘編如下:

            在臺灣花蓮的車站,人聲鼎沸中,一句清楚卻不柔軟的童音,直搗我的耳朵:“爸比,你很討厭,你真沒有用啦!”那個男人,在離我不遠的幾尺,嘆嘆氣;我卻不忍心抬頭看他,因為他一定覺得很丟臉。

            在美國離家不算太遠的玩具反斗城,我和兒子排隊等著結帳,前面一個大約10歲的小男孩,正在那東翻翻、西摸摸店家的陳列物。男孩的父親順口請他別亂動東西,他轉過頭來就對父親說:“你閉嘴(Shut up)!”原本預料那個爸爸會大發雷霆,管教一番;但他也只是摸摸鼻子,一句話也不說。

            一個人在青島的車站等高鐵,正忍受著悶熱,一句話卻像冰冷的冰柱,從后方清清楚楚的傳來一陣寒意:“你搧太慢了,搧快點兒。”我忍不住用眼角看了看那個滿頭大汗的媽媽,和她伺候著的太上皇。

            從臺灣新竹演講完,與朋友跳上出租車,那個明眼的司機從我們的簡單對談,就嗅出我們是教育工作者。所以他語重心長的問我們:“每個小孩小的時候都還好啦,都還會聽話;但等他到了青少年后,就管不了,愈變愈壞了。這是怎樣啦?”我和朋友兩人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應他。因為我們兩個人的家里都有青少年,他們雖然有著青少年的不穩定“荷爾蒙”,但都沒有愈來愈壞。

            幼兒說話傷人--因為大人生氣就用罵的

            上述那些罵爸媽、把爸媽當傭人的幼兒,以及愈變愈壞的青少年,他們并不是一出生就成為那個樣子的。是他們身處的環境,養成了他們不尊重他人、口出傷害語的“習慣”;是成人不知不覺中,日積月累,允許孩子養成了那自我中心的態度和出口傷人的習慣。

            幼兒會對成人口出傷害語“你沒用啦”、“我討厭你”,那是他學來表達生氣的方式和用語。從他生活環境中成人的行為里,學會了生氣就以“罵”的方式來表達;從成人的嘴里,學會了生氣就以“傷害語”的方式來對應。

            “你沒用啦”這句話,應該是孩子從爸爸或媽媽嘴里聽到的吧!當夫妻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或有一方常在幼兒面前以這種語言數落另一方時,孩子也敞開他的學習頻道,同時在學習“這是生氣的方法”、“那是生氣時可以說的話”。

            幼兒的學習,像臺相機或像塊海綿,他先照單全收,因為他的人生才剛開店,需要庫存。成人提供的庫存是良善的溝通模式,孩子就漸漸的學會了溝通;提供的庫存是傷害、攻擊性的語言,孩子就漸漸的學會了以那樣的語言來應對進退。

            幼兒不尊重人--因為大人凡事以孩子為中心

            幼兒會對成人極盡所能的要求:“你搧太慢了,搧快點兒。”那是他養成的、凡事要以他為中心點的生活態度和用語。從他生活環境中成人不斷替孩子做、替孩子想的行為里,孩子學會了他自己的需要是宇宙的中心點;從成人不斷道歉的嘴里,學會了成人沒達到要求,就以“那是大人的錯”的思考模式來解釋。

            “你搧太慢了,搧快點兒。”這句話,應該也是孩子從成人嘴里不斷的聽到類似“好啦,我已經盡量快點了。”所得到的結論吧!當成人以無謂的犧牲奉獻,替孩子做一切的事時,孩子也敞開他的學習頻道,同時在學習“我的需要是最重要的”、“我的需要要靠他人來滿足”。

            幼兒對自我的認知,像臺相機或像塊海綿,他先從生活環境中成人的眼里看見、認識他自己。因為幼兒還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有什么能力?他需要一塊一塊的、像拼圖一樣,拼出自我形象、自信及自尊。

            那么,在教育幼兒方面,成人應該如何做呢?

            1、教育子女“學會做人”

            教育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務,也是貫徹素質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問題。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視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為家長不能重智育輕德育。因為比知識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其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增強其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教育子女“學會求知”

            學會求知的方法途徑很多,但重要的一條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要強迫子女“死記硬背”知識,而是重在理解,學會靈活運用知識。

            3、教育子女“學會勞動”

            應引導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支持子女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培養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子女從小學會勞動,將終生受益。勤勞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礎,懶惰是萬惡之源。因此,安排子女從小參加勞動,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課和基礎課。

            4、教育子女“學會自立”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碰到的坎坷會很多,因此,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勇于面對挫折的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讓孩子在廣闊的天地里學會磨練自己的翅膀,展翅飛翔,教育子女“全面發展”

            5、家庭教育需要創新

            當前中國的家庭教育現狀不容樂觀,最大原因是中國家庭教育傳統的斷裂和失承。其實,家庭教育的絕大多數內容都是繼承而不是創新,只要按照父輩教育我們的經驗來教育子女,就大致不會出錯。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所獲得的家庭教育經驗在今天已經無法參照。因此,當代中國的每個父母都在摸索。

            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由家庭問題造成的,雖然表現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卻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藥”。因此,中國青少年的素質教育問題,不僅是學校和社會必須回答的問題,更是每個家庭必須正視的問題。它需要每一個家庭來回答,需要每一個人來回答!

            教育在學校,素質在家長!沒有父母素質的提高,就沒有孩子的高素質。這道理就像是教師素質的提高,是學生素質提高的基礎和前提一樣。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前的學生“減負”問題,我的看法是,學生“減負”不能以犧牲教育質量為代價,“減負”只有一條路徑可走,那就是教師和父母要“增負”。一方面,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父母不能再靠經驗來教孩子,應該學習怎樣做個稱職的父母,怎樣做個優秀的父母。

            千萬個孩子就是一個民族的希望。對于成年人來說,沒有一種成功能夠彌補家庭的失敗,而對于未成年人來說,如果家庭瀆職,即使有再多的學校、社區工作站、心理咨詢室和勞動教養所,都將無濟于事。

            6、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

            是否只有“壞”孩子才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所謂的好孩子并不需要呢?在接觸中我們發現,一些“好”孩子不敢將自己的問題袒露出來,他們不想因此破壞在家長、老師、同學眼中的形象,他們活得很累。所以,很多的“好”孩子都成了兩面派,表面上樂觀快樂,內心深處卻悲觀孤獨。

            然而,上述問題被家長和教師忽視了。有很多高學歷的父母,總是自信自己的教育方式沒有問題。一個高中生曾在來信中說道:父親是復旦大學的教授,母親是某公司的副總經理,從小家庭就給了她一種無形的壓力,當她轉入一所新的重點高中后,因為一時不能適應學校環境以及長期以來家庭給她的壓力,她的學習成績開始下滑,然后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直到高考前,她的恐懼達到了極點,最后她想到了自殺……幸運的是,這個女孩得救了,但女孩的父母仍沒有意識到是他們的教育出了問題,他們一直認為是孩子太不懂事了,不懂得珍惜生命,不懂得知恩圖報。

            天下哪有生來就懂事的孩子呢!孩子不僅需要好的朋友、好的老師,更需要好的父母!從這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是要每個父母重視的。

            7、我們該有什么樣的孩子觀

            教育的背后隱含著社會的孩子觀:孩子是什么?應該成為什么?這種觀念決定或影響著教育的模式和內容。近代以來,中國居支配地位的孩子觀曾經歷了一個從“家族本位”到“民族國家本位”再到“家庭—民族國家本位”的過程,我們的近代教育制度也在這種觀念脈絡中建立起來并逐步演變。

            民族國家本位的孩子觀,與家族本位的孩子觀在許多方面是相通的:孩子是整體目標的手段。孩子的利益必須服從國家和家族的利益,個體需求必須讓位于整體需求。與這樣的孩子觀相適應,我國近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傳統教育中教化式、被動式的教育模式。

            在這種觀念和制度支配下,中國孩子的某些社會狀況和問題一直遺留了下來。兒童和青少年的一些基本權利缺乏切實的保障,他們的一些基本需求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認可和制度的保證,他們的心理品質養成、性格發展等需要,更為我們的教育所忽略。

            如今,社會急速變化的價值多元、信息開放的趨勢,越來越個人化的社會對其成員的要求,反襯出既有教育模式對孩子的獨立、自由的人格、自主的能力以及自我責任感的培養等的不利。

            我們今天缺少的恰恰是“孩子需要的”、“為了孩子的”教育。只有當孩子的基本權利成為社會共識,并得到起碼的制度保證,我們才能期望他們身心健康地面對社會、進入社會,并對社會承擔起公民義務,對人類承擔起道義和責任來。

            我們要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開始,讓幼兒養成等待的習慣、替他人考慮的習慣。比如說,你正手忙腳亂的在炒菜,但孩子要你立即找他的玩具;你可能拗不過他的哭鬧,也就不情不愿的放下鍋鏟,皺個眉急急忙忙的先幫他找。你的這個習慣,可能會讓孩子學會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和習慣。

            其實,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轉過身心平氣和的對幼兒說:“我炒完這盤菜后,再幫你找,請你先等一下。”盡管孩子對于他的需要被延宕,并不開心;但這是我們成人所能提供的良善機會教育,讓孩子學會等待、學會尊重成人的需要。等你炒完菜后,幫孩子找到玩具,別忘了補一句:“謝謝你等媽媽!”讓孩子知道,他的等待,是種尊重的行為;他的等待,是個正向的選擇。

            在關愛的環境中,孩子學會了關愛;在尊重的環境中,孩子學會了尊重。這個流傳已久的教養方針,是不會退流行的。沒有壞孩子,只有讓孩子養成不良習慣的我和你……

            (責任編輯:彭碧霞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猎奇|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四区|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一区|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首页|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极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加勒比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岳妇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久久ac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9一区9|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69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一本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精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