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難后 4類人應接受心理干預
據了解,雅安災區地震傷員數量在不斷增加,為了讓傷員的身體傷害和心理傷害得到同步治療,心理危機干預專家已經趕赴災區,開始對地震傷員進行心理干預,給予傷者心理支持、安撫。
心理干預專家袁茵正在災區對地震傷員王國慶進行心理干預,袁茵告訴記者,地震發生時,40多歲的王國慶正在山上干農活,因為站的地勢高,他目睹了大地劇烈抖動、山石如暴雨般滾落以及房屋變成一片廢墟的慘景,而他也被震落的巨石砸中導致嚴重骨折。悲劇發生后,王國慶出現了對余震的過分警覺、大腦反復閃回地震場景、情緒煩躁等嚴重心理反應,“如果不及時對他進行心理干預,這種心理傷害可能會影響他一輩子。”昨日下午,袁茵對王國慶進行了長達1個小時的心理疏導,鼓勵他把內心的不良情緒釋放出來。袁茵將根據第一步的情緒釋放情況,制定個性化干預措施。
地震災難過后,需要進行心理干預的人群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地震中被砸傷的人,也是受傷最重的,由于身體有傷,這部分人的心傷也最重,是心理干預工作的重點,如不進行及時的心理干預,其中部分人員可能發生長期、嚴重的心理障礙,而這種心理傷害將成為地震受傷者的二次災難,這次災難的打擊也許不亞于身體受傷的程度。
第二類是與遇難者或受傷人員有密切聯系的個人和親屬,這部分人員雖然身體沒有受傷,但巨大的災難給他們帶來了強烈的精神刺激,親眼目睹了屋倒樓塌,親人、朋友遠離自己而去,災后他們會有一種巨大的喪失感和孤獨感,從而處于一種感情休克狀態,沒法與周圍的人進行感情交流,很容易變成一種抹不去的心傷、心病。
第三類是救死扶傷的軍人、醫生、教師、志愿者,包括心理專家。這些人受到心理傷害的強度,看上去不如前兩種人,因為他沒有直接喪失肢體和親人,但他們所親歷的慘烈場面的壯大和持久對他們造成的傷害也極深。因為這些人受傷害的原因是他們特別在意人的生命,特別在意人的感情,而這樣深情的人更容易造成情感傷害。
第四類是社會大眾。地震,不僅對傷者、幸存者、救援人員,也會對全社會造成潛在的心理損傷,給得知事件信息的普通群眾內心蒙上陰影,使得恐懼心理久久不散,進而對未來喪失希望和信心。
(責任編輯:彭碧霞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全身骨掃描對診斷甲狀腺癌有何作用?
2024-09-26什么是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醫院是否都有核醫學科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09-2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4-09-26如何有效治療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09-26患上內照射放射病應如何處理
2024-09-26
熱門文章
強迫癥是怎么回事?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4-10-30多夢嗜睡需重視,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
2024-10-23什么是偏執狂?
2024-10-12連續用電腦超3小時 可能增加患狂躁癥風險
2024-10-11如何預防分離性遺忘?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024-10-10精神緊張怎么辦?專業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09為什么晚上會難過?科學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09-24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有什么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