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小孩誤食硬幣 發燒咳嗽嚇壞母親
春節期間,小東(化名)家熱鬧了起來,客來客往,讓1歲9個月大的小東玩得不亦樂乎。一日,小東媽媽在掃地無意間在沙發腳邊上找到幾枚一元硬幣,就順手將其放在茶幾上,等打掃完后準備將硬幣收起來時,卻發現硬幣不見了,原以為是丈夫收起來的,也就沒有太在意。等晚上睡覺時,剛剛會說簡單幾個詞的小東卻一直哭鬧,并用手指自己的嘴巴。媽媽以為是寶寶餓了,就沖奶粉給他喝,但是小東喝完奶粉仍然哭鬧,媽媽擔心小東生病了,用體溫計給寶寶測體溫,37℃,很正常,并沒有發熱,因為也沒有太在意,而哭鬧很久的小東最后終于累了,睡著了。
到了第二天,小東跟平常一樣開心的玩自己的玩具,沒有再怎么哭鬧了,媽媽也放心了。但是不知怎么了,小東一喝奶粉就吐,等到第三天時就開始出現發熱,咳嗽,體溫38℃,這可把小東媽媽嚇壞了,于是趕緊去當地的鎮醫院就診。
一開始醫生以為小東得了肺炎,因此做了胸部X線檢查,卻意外發現小東食管內一個圓形的金屬異物,就像一枚硬幣。在醫生的詳細詢問下,最終確定,小東是誤食硬幣導致的消化道堵塞。由于小東還不足2歲,消化道尚在發育中,因此硬幣就卡在了他的食管內。當地醫院考慮到小東年齡太小,再加上出現了發熱,不敢進行處理,后幾經輾轉才到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胸部X線檢查圖片
輾轉求醫終獲救 硬幣經胃鏡取出
據該院接診醫師,結直腸外科張興偉主治醫師介紹,異物已經在小東的食管內有三天了,隨時有可能穿破食管的危險,而一旦穿破則后果更加嚴重,可能導致大出血。考慮到小東的年齡,如果行手術取出,風險太大,最終決定經胃鏡下取出。
但是對于一個不到2歲的兒童作胃鏡檢查,必須要在全麻下進行。另一個難題又擺在了面前,小東已經出現發熱、咳嗽。“全麻的風險很大”,該院麻醉科靳三慶主任表示,“隨時可能出現喉痙攣”。后經麻醉科、消化內鏡中心、外科緊急會診討論后,最終決定仍給小東行全麻,但給予全程監護。靳三慶親自參與實施麻醉,消化內鏡中心鐘偉杰主治醫師、護士長劉亞男共同行胃鏡檢查。
胃鏡第一次很順利就進去了,也看到了硬幣,但馬上小東卻出現了血氧飽合度下降,醫護人員立即停止了所有操作,經過麻醉醫師迅速處理后,小東的血氧又上到了正常。鐘偉杰意識到,可供他進行胃鏡操作的時間很短,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并快速鉗住硬幣將其取出。在認真的準備后,第二次操作開始了,經驗豐富的鐘偉杰很快再一次看到了硬幣,而從旁協助劉亞男則快速并準確用內鏡下的鉗子抓住了硬幣,順利的取出硬幣,隨后仔細檢查了食管,發現沒有損傷、沒有出血,所有的醫護人員都松了口氣。短暫的住院后,小東也恢復了正常。
取出后的硬幣圖片
專家溫馨提示:
張興偉主治醫師建議:家中有寶寶的,家長一定要將家中小件物品放好,如硬幣,扣子,還有玩具上脫落下了的珠子等,由于寶寶缺乏一定的辨識能力,以及對“食物”的好奇心,很容易誤食此類物品。而1-2歲的寶寶,則盡量不要吃花生、杏仁之類的堅果,切切不讓寶寶邊玩邊吃,同時吃東西時不要逗他們笑。日常生活中也要多注意觀察寶寶的情況,如有異常應盡快咨詢或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