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質檢總局網站公布近期對全國液體乳產品進行抽檢的結果公告。公告顯示,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次產品被檢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140%(標準值:≤0.5μg/kg/,實測值:1.2μg/kg)。[詳細]
職能部門24日公布抽檢結果,蒙牛公司25日凌晨1點就鄭重道歉,如此神速,可以想見蒙牛公司危機公關的決心與誠意。但是,僅僅道歉顯然不夠,僅僅表態“把好質量關”,也有事后諸葛之嫌,并不能打消消費者的焦慮與疑懼。[詳細]
對于純牛奶產品檢出超標的黃曲霉毒素M1,暨南大學食品科學工程系副主任傅亮教授分析,牛奶中含有該物質,一是可能儲存不當,或加工、運輸過程中污染,長霉;二是可能是奶牛吃的飼料中含有過量黃曲霉毒素M1,從而在產奶過程中轉移到牛奶里。利樂包純牛奶在生產過程中會進行高溫殺菌,為何殺不死黃曲霉毒素M1?對此,傅亮指出,黃曲霉毒素M1一般的殺菌方式殺不死,它具有耐熱性。 |
1993年黃曲霉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黃曲霉毒素B1最為多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
暨南大學食品科學工程系副主任傅亮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黃曲霉毒素M1是黃曲霉產生的毒素,它在很多食品中都容易出現,比如糧食、谷物等。該物質是一種毒性很強的毒素,在量大到一定程度時會導致人死亡,比砒霜還毒;即使量少、超標,若人長期攝入,也會導致生長發育遲緩,而且容易致癌,尤其是肝癌。
據資料顯示,黃曲霉毒素M1于199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一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
家庭醫生在線醫學委員會主任張振弘教授指出,黃曲霉毒素是黃曲霉菌屬黃曲霉菌、寄生曲霉菌產生的代謝物,有劇毒,是目前發現的化學致癌物中最強的物質之一。體內黃曲霉素如在含量在1毫克/公斤的水平以上就可誘發癌癥。1毫克/公斤黃曲霉素含量相當于1噸糧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黃曲霉素。主要引起肝癌,還可以誘發骨癌、腎癌、直腸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蒙牛牛奶又出問題了,三聚氰胺的陰影還沒散去,如今一級致癌物赫然上榜。早在1993年,黃曲霉毒素就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1類致癌物,嚴重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當前,蒙牛公司的當務之急,是徹查這批問題奶品有沒有流入市場?如果流入,流入多少?緊急追索,最大限度地減少危害,以下是近年來的毒害事件不完全記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