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早期癥狀多 患者要多動少吃
隨著糖尿病越來越年輕化的特點,越來越多人關心這樣的問題。那么糖尿病早期有什么癥狀呢?糖尿病患者日常要怎么做呢?
糖尿病早期癥狀需了解
饑餓和多食:因體內的糖份作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夠的熱量維持身體的基本需求,會常常感到異常的饑餓,食量大增,但依舊饑餓如故;平時不吃甜食的人也開始不加選擇地吃很多甜食,這就需要去醫院檢查了,這些異常癥狀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手腳麻痹、發抖:糖尿病人會有頑固性手腳麻痹、手腳發抖、手指活動不靈及陣痛感、劇烈的神經炎性腳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間小腿抽筋、眼運動神經麻痹,重視和兩眼不一樣清楚,還有自律神經障礙等癥狀,一經發現就要去醫院檢查,不得拖延。此外,糖尿病人應多加預防骨質疏松。
疲勞、血壓高、尿液發白:糖尿病會感到容易疲勞,全身倦怠無力。沒有從事勞動或體育運動,身體常常無原由地感到疲憊不堪,感到雙腿乏力,膝蓋酸軟,尤其是上下樓梯的時候;感冒后經常長癤瘡或血壓高,尿液白色,有甜酸氣味,此時就該及早去醫院檢查了。糖尿病在初期很難感覺到癥狀,當有感覺時,病情已十分嚴重了。因此,定期作健康檢查是最重要的預防措施,發現的越早,血糖值越容易控制,能防止病情惡化,糖尿病的并發癥也少。
眼睛疲勞、視力下降:眼睛容易疲勞,視力急劇下降。當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勞,看不清東西,站起來時眼前發黑,眼皮下垂,視界變窄,看東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從遠視變為近視或以前沒有的老花眼現象等,要立即進行眼科檢查,上述癥狀就是糖尿病會引起的視力障礙、視網膜出血、白內障、視力調節障礙等疾病的明顯表現。
體重下降:中年人的身體日漸肥胖,食欲也正常,一旦發現體重下降很快,就應考慮是否的了糖尿病。因肥胖會增大胰島素的需求量,導至病情急劇惡化。
糖尿病日常要怎么做
上述我們了解了糖尿病的早期癥狀,那么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日常要怎么做才能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療呢?
首先,多動會兒。不管體形胖瘦,準糖友都應該堅持每天至少鍛煉40分鐘。別小看這“多動會兒”的效果,除了胰島素之外,運動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因素。對于中老年人,只要鍛煉時能夠微微出汗,基本就可以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
其次,要多睡會兒。如果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大家會感到疲憊不堪,體內激素分泌的壓力變大,身體會通過儲存脂肪來“應對危機”,人的飯量會變大,這也是形成糖尿病前期的危險因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盡量定時睡覺和起床。如果晚上非得熬夜不可,那么最好在第二天補個午覺。
還有多學點兒。對準糖友來說,學習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已經是勢在必行。掌握了這些知識,“準糖友”就不會忽視或者懼怕糖尿病,能夠更為順暢地和醫生交流。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比如有糖尿病家族病史、40歲以上的中年人、肥胖人群以及高血壓患者等,應該每隔3—6個月去醫院檢查一下身體,在醫生的指導更有效地預防糖尿病。
最后,要少吃點兒。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飲食對它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每頓飯少吃一點,七八分飽即可,減少高熱量、高脂肪食物的攝入,能減小人體內唯一降血糖激素——胰島素的負擔。
大家不妨學習一下廣東人的飲食順序,先喝湯到半飽后,再吃些素菜,最后靠葷食墊到七八分飽。在蔬菜的選擇上可以多吃些低淀粉食品,比如菠菜、西蘭花、胡蘿卜、綠豆等,主食盡量選擇全谷物食品,而不是加工的谷物,比如可用糙米飯代替白米飯。
(責任編輯:莊閑婷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肥胖且食多易餓哆嗦,血糖甲狀腺正常咋
2024-10-21孩子舅舅患糖尿病,母親無病,孩子患病
2024-10-21促甲狀腺素高對生育有何影響能生孩子嗎
2024-10-21寶寶不喝奶是否會影響其發育
2024-10-21請幫我解讀一下內分泌檢查結果
2024-10-21生殖器官發育不良應如何處理
2024-10-21肥胖致內分泌失調身體虛弱能否恢復健康
2024-10-21哪些因素會對寶寶發育產生影響?
2024-10-21
熱門文章
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糖尿病就醫攻略:科室選擇不再難
2024-10-23糖尿病忌口的食物一覽表
2024-10-22糖尿病iv期是第幾期?詳解糖尿病分期與病情管理
2024-10-22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飲食食譜:科學飲食,穩控血糖
2024-10-22糖尿病腳腫:成因、風險與治療護理全解析
2024-10-21糖尿病腳腫了是什么原因
2024-10-21糖尿病幾型嚴重?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