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低血糖很危險
低血糖指血糖濃度低于2.77mmol/l(50mg/dl),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低血糖癥的原因較多,胰島素劑量或磺脲類口服降糖藥劑量過大,忘記或推遲吃飯,運動量較平時大等均可引起低血糖。發生低血糖時,輕則有出汗、眩暈、心慌、手抖、饑餓、乏力、行走不穩等癥狀;重則會失去定向能力,知覺喪失,昏迷。一些病史較長并伴有神經病變的老年患者還可能出現難以察覺的低血糖癥,在無先兆的情況下突然意識喪失,臨床上稱為未察覺低血糖,這是非常危險的。
夜間低血糖原因有三個
一般來說,凌晨0:00~3:00是最可能發生低血糖的時間,而且患者大都不容易察覺。造成夜間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吃得不夠(攝入較少);二是動得太多;三是用藥不當。晚餐后到第二天早餐這一段時間較長,如果晚餐進食較少,晚飯后運動量過多又沒有補充食物,就可能出現低血糖。另外,胃腸功能不好,大便次數多,營養物質吸收不足或丟失較多,都會造成體內儲備能量不足;接受藥物治療時,比如胰島素的劑量和維持時間掌握得不太好,或口服磺脲類降糖藥的患者在用藥過量或使用不當的情況下,也比較容易出現低血糖。
由于夜間低血糖往往在睡夢中,一般不會像白天那樣感到出汗、肚子餓,而是表現為多夢或噩夢,大聲驚叫等。這種情況可以這樣解釋:由于正常睡眠分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兩個時相,快波睡眠時以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人的神經興奮性增高,腦蛋白質合成加快。當血糖過低時,大腦能量供應不足,蛋白質合成受阻,致使快波睡眠時間延長,導致神經興奮更為增高,從而出現多夢、噩夢等。
低血糖后果可能很嚴重
很多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視高血糖,卻對低血糖的認識不夠。殊不知,較輕的低血糖癥狀確實可以隨著血糖恢復正常而很快消失,但其腦功能障礙的癥狀消除則需要數小時、數天或更長時間。由于腦細胞只能靠葡萄糖供給能量,所以低血糖容易造成腦細胞的缺血、缺氧,嚴重持久的低血糖癥還可能導致永久性腦功能障礙或死亡。另一方面,低血糖還容易導致記憶力下降,增加老年癡呆的發生幾率,甚至發生無先兆癥狀的低血糖昏迷,并且發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還容易誘發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肌梗死及腦血管意外等并發癥,急性低血糖還可能引起腦水腫。低血糖對糖尿病患者的危險絕對不能等閑視之。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促甲狀腺激素偏高是怎么回事
2024-10-22孕婦血糖高應如何應對?
2024-10-22代謝綜合征的患病原因有哪些
2024-10-22哪些糖尿病患者需強化血糖監測?
2024-10-22內分泌不好通常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10-2242 天女寶寶的正常身高范圍是多少
2024-10-22葡萄糖酸鈣的正常用量是多少?
2024-10-22女性是否都會經歷更年期?
2024-10-22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