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的診斷依據
在現代生活中,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以及人們生活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每一個人所面對的來自學習,工作,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的節奏也在不斷加快,我們很容易形成不健康,不合理,不規律的飲食生活習慣。從而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有關1型糖尿病的診斷依據。
空腹胰島素水平下降低于5μiu/ml(國際單位)以下時為1型糖尿病。
空腹胰島素低于5μiu/ml(國際單位),空腹血糖超過6.8mmol/l(毫摩爾)以上診斷為1型糖尿病。
(一)免疫介導1型糖尿病這一類型包含了以前所稱的iddm,i型或青少年發病糖尿病。有自身免疫參與,其證據包括:
①hla基因-dqa,dqb,dr位點的某些等位基因頻率增高或減少出現
②體液中存在針對胰島b細胞的抗體如谷氨酸脫羧酶自身抗體(gad65)酪氨酸磷酸酶樣蛋白抗體(ia-2,ia-2β、胰島細胞自身抗體(icas)和胰島素自身抗體③伴隨其他自身免疫病如graves病,橋本甲狀腺炎和addison病。b細胞破壞的程度和速度在不同個體差異很大,起病緩急不一,青少年起病者發病較急,癥狀明顯,有酮癥酸中毒(dka)傾向,且可以此為疾病的首發表現,檢查可見b細胞胰島素分泌不足的證據。成人者則發病較緩,癥狀隱匿,一些患者僅有輕度高血糖,在感染或其他應激情況下迅速惡化,發展為嚴重高血糖,甚者發生dka。
另一些患者病情進展相對慢,可保留殘存的b細胞功能,足以在多年內不發生dka,易被誤認為2型糖尿病,這部分患者曾被稱為“成人隱匿自身免疫糖尿病 。患者在病程中胰島功能逐漸減退,最終需應用胰島素治療以控制代謝紊亂和維持生命,此時血漿c肽水平明顯降低。這類患者很少肥胖,但肥胖的存在不能排除其可能性。
(二)特發性1型糖尿病是在某些人種(如美國黑人和南亞印度人)所見的特殊類型。常有明顯家族史,起病早,初發時可有酮癥,需胰島素治療,在病程中胰島b細胞功能不一定呈進行性減退,在起病后數月至數年期間不需胰島素治療,這些患者始終沒有自身免疫反應的證據,各種胰島b細胞自身抗體檢查始終陰性。
得了1型糖尿病不要緊,關鍵要及時治療。現在對于1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有很多,也有很多方法屬于“濫竽充數”,這些方法不僅會對患者身心造成傷害,還會耽誤患者的治療時間。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促甲狀腺激素偏高是怎么回事
2024-10-22孕婦血糖高應如何應對?
2024-10-22代謝綜合征的患病原因有哪些
2024-10-22哪些糖尿病患者需強化血糖監測?
2024-10-22內分泌不好通常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10-2242 天女寶寶的正常身高范圍是多少
2024-10-22葡萄糖酸鈣的正常用量是多少?
2024-10-22女性是否都會經歷更年期?
2024-10-22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